[实用新型]一种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2481.2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江;陆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 | 分类号: | H01B7/28;H01B7/18;H01B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石油勘探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在制造过程中,由多根圆单线绞合成各种截面的圆绞线通常采用下列三种绞合方式:正规绞合、束绞和复绞。
正规绞合是中心一根单线,中心向外第一层为6根,以后每层增加6根,以同心圆的方式进行绞合,每一层的绞合方向相反,但规定最外层必须是右向(Z向),目的是有利于两股导线相连接。正规绞合的导线结构最稳定,利于弯、扭、绞合外径最小、外形圆整,切断绞线时、单线不会外弹松股,因此被电力系统用电线电缆广泛采用。
束绞是将几十根细单线不分层通过一个小圆环束合在一起,然后朝同一方向扭绞(类似于棉纱的并线后扭绞),通过并线模成形。束绞的导线外径不是很严格的,外形也只能近似圆形,但由于单线间相对松动、单线细,因此更为柔软,在挤或包制绝缘时基本上能控制产品的外形为圆形。
对于要求产品特别柔软而导线截面又较大时则必须采用复绞,复绞即先将几十根单线束绞成股线,再将多个股线按正规绞合的方式绞制成导线。
目前的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抗拉强度低,防水性能不佳,遇到硬物容易发生损伤,且采用普通的乙丙橡胶绝缘及采用普通的橡胶护套。普通乙丙橡胶绝缘电阻低,机械性能、老化性能差,使得电缆的使用寿命短,容易出现断裂。普通橡胶护套的机械性能、老化性能差,不耐油,浸油后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下降幅度大,容易出现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拉强度高,拒水性好且表面坚固的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芯线导体外挤包有绝缘层构成绝缘芯线,一根所述绝缘芯线位于中心,六根所述绝缘芯线位于外周进行正规绞合后成为缆芯,所述绝缘芯线之间的缝隙填充有麻纱;所述缆芯的外周设有橡胶布带绕包层,所述橡胶布带绕包层的外周设有聚酯带绕包层,所述聚酯带绕包层的外周挤包有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护套的外周设有镀锌钢丝双层编织铠装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缆芯采取正规绞合结构稳定,外形圆整;绝缘芯线之间的缝隙填充有麻纱形成填充加强件,提高了缆芯的抗拉强度;缆芯的外周设有橡胶布带绕包层及聚酯带绕包层,形成双重绕包,提高了电缆的拒水性能;最外层为双层铠装,强度高,遇到硬物不容易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芯线的标称截面积为0.56mm2,所述芯线导体采用7根直径为0.32mm的镀锡铜丝正规绞合而成,绞合节距比不大于1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线导体、2绝缘层、3麻纱、4橡胶布带绕包层、5聚酯带绕包层、6氯磺化聚乙烯护套、7镀锌钢丝双层编织铠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深海石油勘探用电缆,芯线导体1外挤包有绝缘层2构成绝缘芯线,绝缘芯线的标称截面积为0.56mm2,芯线导体采用7根直径为0.32mm的镀锡铜丝正规绞合而成,芯线导体的绞合节距比不大于10。一根绝缘芯线位于中心,六根绝缘芯线位于外周,绝缘芯线之间的缝隙填充有麻纱3,然后进行正规绞合后成为缆芯,缆芯的绞合节距比不大于12;缆芯的外周设有橡胶布带绕包层4,橡胶布带绕包层4的外周设有聚酯带绕包层5,聚酯带绕包层5的外周挤包有氯磺化聚乙烯护套6,氯磺化聚乙烯护套6的外周设有镀锌钢丝双层编织铠装层7。分别采用直径为0.3mm和0.4mm的镀锌钢丝进行双层编织铠装,编织的覆盖率均应不小于90%,构成内部构件强有力的保护层和抗机械拉扯变形。使电缆额定抗拉断力可达60000牛,使作业深度达7000m深井。电缆绝缘线芯之间以及绝缘线芯和铠装之间绝缘电阻不小于800 MΩ·km,可以承受5000V持续5分钟的耐压试验不发生击穿。按照GJB 1916-1994中的方法进行检测,电缆可承受125周的耐磨损试验不发生护套形变。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2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燃控制电缆
- 下一篇:一种预制分支环保型贯通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