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带宽光接收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2592.3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4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康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6 | 分类号: | H04B10/06;H04B10/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宽 接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接收模块,尤其涉及一种高带宽光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光接收模块,如有线电视接收模块,采用一般晶体管或硅管芯片作为放大电路,采用DC 24V直流电源供电,其缺陷在于:其射频带宽较窄,一般为40-870MHz,不利于大容量信号传输;功耗较大,一般在4.5W左右,比较费电;输出电平较低,一般在85dBμV,即0 dBm光信号输入/60路模拟信号输出时,输出信号不够强。
在三网融合、光纤到户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倡导绿色节能科技下,有线电视大容量、低功耗的信息接入技术成为必然,现有光接收模块已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光接收模块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带宽光接收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带宽光接收模块,含有一个光电转换二极管、一个输出接口,还包括有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光电转换二极管的输出端与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接口。
进一步,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由两级MMIC串联放大电路组成。
更进一步,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的结构为:光纤信号经PIN1光电转换二极管转换成射频信号,输入射频信号串联电感L7和电容C6后与第一级砷化镓放大器MMIC1的输入端连接;砷化镓放大器MMIC1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7和电阻R14后再串联电感L8和电容C8,然后连接至第二级砷化镓放大器MMIC2的输入端,砷化镓放大器MMIC2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9后输出放大后的射频信号。
高带宽光接收模块的电源为12V直流电源,降低了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砷化镓放大器MMIC代替原有的晶体管或硅管放大模块,其射频带宽达到1.05GHz,可传输更多路的电视信号;采用12VDC供电,功耗一般在3.2W左右,比同类产品功耗降低30%左右;经过两级砷化镓射频信号放大后,有更强的输出电平,输出电平在92dBμV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高带宽光接收模块,含有一个光电转换二极管、一个输出接口,还包括有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光电转换二极管的输出端与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接口。
光信号接收端与光纤对接,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二极管PIN1转换为电信号,送至砷化镓MMIC放大模块,即图1中虚线框所示,放大后输出。
具体实施过程为:光信号接收端与光纤对接,完成光信号的接收,光纤信号经PIN1管转换成射频信号后,输入射频信号串联电感L7和电容C6后与第一级砷化镓放大器MMIC1的输入端连接;砷化镓放大器MMIC1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7和电阻R14后再串联电感L8和电容C8,然后连接至第二级砷化镓放大器MMIC2的输入端,砷化镓放大器MMIC2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9后输出,放大后的射频信号通过连接到输出接口JP1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康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康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2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