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道内纯氧介质阻挡放电脱硫脱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3111.0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6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平;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6;B01D53/78;B01D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内纯氧 介质 阻挡 放电 脱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道内纯氧介质阻挡放电脱硫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SO2和NOx是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污染物,其不仅对人体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而且会对动植物的生长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一项优秀的烟气净化技术不仅需要满足高效的脱除率,而且还要考虑技术上的经济性以及系统的简单可操作性,目前众多的研究者一致认同的是SO2和NOx的一体化脱除。
而目前火电厂普遍采用两套装置分别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烟气脱硫主要采用的是湿法烟气脱硫工艺(Wet-FGD),烟气脱硝则采用的是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其中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用石灰石或石灰做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破碎后与水混合,磨成粉状制成吸收浆液。在吸收塔内,烟气中的SO2与浆液中的CaCO3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水硫酸钙即石膏,使烟气中的SO2得以脱除。湿法脱硫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2CaCO3+H2O+2SO2→2CaSO3·1/2H2O+2CO2↑
2CaCO3·1/2H2O+O2+3H2O→2CaSO4·2H2O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指在O2和非均相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NH3作为还原剂,在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的烟气温度下将NOx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主要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4NO+4NH3+O2→4N2+6H2O
2NO2+4NH3+O2→3N2+6H2O
NO+NO2+2NH3+O2→2N2+3H2O
公开号为CN1768902和CN1923341的发明专利分别介绍了一种锅炉烟气臭氧氧化脱硝的方法和燃煤锅炉烟气臭氧氧化同时脱硫脱硝的装置及其方法,专利中臭氧发生器置于低温烟道外部,生成的臭氧喷入烟道内与烟气混合,使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氧化,尾部采用碱液进行吸收,此流程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脱除效率,但在工业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要经过较长距离才能与烟气混合发生反应,造成臭氧损耗量较多,增加脱硫脱硝的成本。
目前我国火电厂脱硫脱硝系统基本采用的是湿法脱硫工艺结合SCR脱硝,两套系统的同时安装虽然在脱硫脱硝效率上有所保证,但是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缺点:
(1)系统复杂,运行维护量大;
(2)初期投资费用高,设备造价高昂;
(3)由于我国燃煤中硫分含量较高,易造成SCR系统中催化剂中毒以及空预器的积灰和堵塞;
(4)不利于老电厂的改造。
臭氧的脱硫脱硝工艺脱除效率虽然较高,但因为臭氧发生器设置在烟道外,臭氧发生后,要经历一段距离才能进入烟道与烟气混合,而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在与烟气混合反应前就会部分与其它物质反应,臭氧自身也会部分发生分节,造成了臭氧的无谓消耗,同时造成了设备及管道腐蚀,运行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回收利用,提高脱硫脱硝的经济效益的烟道内纯氧介质阻挡放电脱硫脱硝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的结构为:电除尘器的入口端与烟气出口连接,电除尘器的出口端通过进烟道与气-气加热器原烟气入口端连接,气-气加热器原烟气出口端通过排烟道与碱液吸收塔下部的烟气入口连接;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设置在所述进烟道或排烟道内,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入口端与空气分离器连接;碱液吸收塔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碱液储液池连通,碱液吸收塔的上部设置喷淋装置,碱液储液池的出液口通过管道及蠕动泵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碱液吸收塔的顶部设置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气加热器净烟气入口端连接,气-气加热器净烟气出口端与烟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3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