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品烧结矿卤化物喷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3262.6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波;马贤国;王立军;江治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B05B13/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品 烧结 卤化物 喷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喷洒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品烧结矿卤化物的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烧结厂成品烧结矿卤化物的喷洒普遍采取在运转皮带上方喷洒的方式,其喷洒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1、卤化物喷洒在成品烧结矿上表面,且卤化物在烧结矿表面的分布不均匀;
2、烧结矿位于输送皮带上,烧结矿与输送皮带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小于5mm的小颗粒极易粘附在大颗粒表面而被带入高炉内,影响高炉的透气性;
3、由于卤化物在烧结矿表面分布不均匀,导致取样的代表性不够,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指导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使卤化物在成品烧结矿上的喷洒和分布均匀,卤化物结晶充分,从而有效抑制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现象的卤化物喷淋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成品烧结矿卤化物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成品烧结矿皮带输送机尾轮前方、成品烧结矿下料所形成的抛物面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置一根喷淋管,喷淋管通过连接管连接卤化物输送泵,在喷淋管上钻有喷射孔。
所述喷淋管各喷射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成品烧结矿下料所形成抛物面的切线。
所述喷淋管与成品烧结矿下料所形成的抛物面的距离为180-2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在烧结矿下料的过程中,并在形成的抛物面的上下均设置了喷淋管,因此实现了对烧结矿的动态喷洒和双面喷淋,从而保证了烧结矿的上下两面都能喷洒到,使卤化物的分布更加均匀,卤化物可在烧结矿表面充分结晶,有效抑制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现象,使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指标RDI+3.15mm达到95%以上,可极大改善高炉通气性,降低综合焦比,提高铁产量。
附图说明
附图为成品烧结矿卤化物喷洒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皮带输送机1、尾轮2、下料抛物面3、上喷淋管4、连接管5、下喷淋管6。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成品烧结矿卤化物喷洒装置主要是由上喷淋管4、连接管5和下喷淋管6所构成。上喷淋管4和下喷淋管6均两端封闭,中间焊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与卤化物输送泵连接。在上喷淋管4和下喷淋管6管身上等间距钻有一排喷射孔,喷射孔的分布宽度与成品烧结矿下料宽度等宽。
安装时,上喷淋管4和下喷淋管6均设置在成品烧结矿皮带输送机1的尾轮2前方,上喷淋管4位于成品烧结矿下料抛物面3的上面,下喷淋管6位于成品烧结矿下料抛物面3的下面,并尽可能保证上喷淋管4和下喷淋管6的喷射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成品烧结矿下料抛物面3的切线,使喷射孔喷出的卤化物更均匀地喷洒到成品烧结矿的上下表面。上喷淋管4和下喷淋管6 与成品烧结矿下料抛物面3的距离均为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3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