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板带轧机的下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5733.7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选;王红岩;漆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3/00 | 分类号: | B21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轧机 下护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板带轧机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板带热轧过程中的轧件头部弯曲问题,是轧制领域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重要技术课题之一。轧件头部弯曲可出现两种情况:翘头和扣头,即轧件头部被轧辊咬入后,在出口侧形成向上或向下的弯曲,向上弯曲称为翘头,向下弯曲称为扣头,两种情况都非常常见。
塑性变形遵循最小阻力定律,即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如果金属质点有向几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则金属各质点将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因此当钢板上表面延伸少、下表面延伸多,则出现钢板翘头;当钢板上表面延伸多、下表面延伸少,则出现钢板扣头。通常认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钢板上下表面温差较大、上下工作辊辊速不同、金属本身性质不均匀、钢板表面残留着氧化铁皮、道次压下量和轧件材质等。如果在轧制过程中发生翘头或扣头,钢板会钻进机支承辊与工作辊之间,致使缠死工作辊不转,造成重大设备事故。
尽管目前翘头的问题通过在上工作辊2两侧安装上护板3的形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扣头问题仍然是个难题。参见图1,其原因是上护板3为近似四分之一弧面形,体积大,上工作辊2两侧有合适的空间,可以将其安装在牌坊内的横梁上,而下工作辊1两侧是输送辊道,输送辊道的机间辊5与下工作辊1之间的空间非常小,无法将现有的上护板3通过简单改进作为下护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机间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空间狭小的特点,提供一种用于板带轧机的下护板,以防止轧制过程中钢板扣头、缠辊等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板带轧机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护板为一体化结构,主要包括主体及其两端的定位块,主体端部的横截面近似倒梯形,主体上表面为平面,位于机间辊一侧带有与机间辊相适应的弧面,位于下工作辊一侧为与下工作辊相适应的弧面,定位块为长条形结构。主体的上表面与位于下工作辊一侧弧面的交会处采用齿型结构。定位块的上部配有工艺臼。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一次铸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等特点,解决了因机间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空间狭小,不便于增设安装下护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轧制过程中钢板钻钢、缠辊,致使轧辊、十字连杆等设备损坏,乃至主轧电机憋住烧坏等重大设备事故,可降低设备投资,节省人力及设备检修时间,提高生产率,同时可有效地防止人身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下护板安装示意图;
图2为下护板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护板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下工作辊;2:上工作辊;3:上护板;4:钢板;5:机间辊;6:下护板;7:牌坊;8:轧制水平线;9:工艺臼;10:主体上表面;11:齿型结构;12:与下工作辊相适应的弧面;13:定位块;14:下工作辊轴承座;15:与机间辊相适应的弧面;16: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用于板带轧机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护板6为一体化结构,主要包括主体16及其两端的定位块13,主体16端 部的横截面近似倒梯形,主体16上表面10为平面,位于机间辊5一侧带有与机间辊相适应的弧面15,位于下工作辊1一侧为与下工作辊相适应的弧面12,目的是增加下护板6的强度、减轻重量。主体16的上表面10和与下工作辊相适应的弧面12的交汇处采用齿型结构11,这样便于轧制时氧化铁皮的疏导(下护板6的主体是悬空的)。主体16两端定位块13为长条形,定位块13的上部配有工艺臼9。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一次铸造成型,材质选用ZG35;主体16两端设有长条形的定位块13是根据轧机牌坊7与下工作辊轴承座14的实际安装间隙尺寸设计的。下护板6的主体16是悬空的,通过定位块13上部的工艺臼9卡在下工作辊轴承座14的表面上,便于下护板6的安装、拆卸及检修。另外,也可以通过向下延长定位块13的长度,使其支撑于轧机底部基础的形式来带替工艺臼9。主体16上表面10略低于轧制水平线8和机间辊5上表面,按工艺应低于轧制水平线8和机间辊道5上表面10~15mm;位于机间辊5一侧带有与机间辊相适应的弧面15半径大于机间辊5半径10~15mm,位于工作辊一侧为与工作辊相适应的弧面12半径大于下工作辊1半径15~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5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式侧刀模具
- 下一篇:雷蒙磨分析机的倾斜式叶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