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压力发射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6807.9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威;粟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B60C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161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压力 发射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式轮胎压力发射机。
背景技术
压力是轮胎的最关键的参数,轮胎压力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增加每公里耗油量和减少轮胎的寿命。数据显示,轮胎压力低于正常值的25%,轮胎寿命降低为60%,油耗增加3%。另外,轮胎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所以对轮胎安装电子传感产品,用于实时监测轮胎气压非常必要。
轮胎压力发射机大致上分为外置式和内置式。内置式轮胎压力发射机设置在轮胎内部,其测量精度高,不过不方便进行拆装。外置式发射机安装和拆卸相对容易,但是由于无法直接接收轮胎内气体,因此存在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此外,面对轮胎外复杂的状况,发射机既要保证安装的牢固,又要容易安装和拆卸,以便于更换,这使得发射机的设计更趋复杂化。
因此,在许多场合中,内置式轮胎压力发射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当内置式轮胎压力发射机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轮胎的使用寿命时,就可避免更换发射机带来的问题。
目前的内置式轮胎压力发射机一般设计成一体式模块,整体贴合在轮辋上。由于车胎的轮辋为圆弧型,且半径尺寸,弧型大小及形状不一,体积庞大的发射机信号盒与轮辋不易贴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胎压力发射机,能够适应所有轮辋,并且安装拆卸简单且牢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轮胎压力发射机,包括传感器模块、电池模块和柔性连接线,所述柔性连接线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且所述柔性连接线中设有所述发射机的天线,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分别粘贴在汽车轮胎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传感器模块为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池模块为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传感器模块以冷硫化方式粘贴在上述轮胎的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池模块以冷硫化方式粘贴在上述轮胎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由于分为两个子模块,减少了单个模块的体积,而使用诸如冷硫化这样的粘贴固定方式,使得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简单,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角度的轮胎。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基本结构。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的天线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柔性变形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地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的轮胎压力发射机与轮胎之间的连接方式,以解决现有TPMS轮胎压力发射机体积大、安装拆卸步骤繁琐、无法适应所有角度的轮辋等问题。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基本结构。参照图1所示,轮胎压力发射机10包括物理上分离的传感器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以及连接传感器模块11、电池模块12的柔性连接线13。
传感器模块11可以在一外壳内配置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监测轮胎内部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传感器模块11还配置有射频发射电路,可以将温度、压力等参数以射频信号发出。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信号发射的方式为射频方式,而是可以使用任何现有TPMS系统的信号发射方式。如果需要的话,传感器模块11也可以配置有信号接收电路,例如高频接收电路或者低频接收电路。
电池模块12可在一外壳内配置电池,用来为整个发射机提供电能。可通过设置在柔性连接线13内的电源线来连接传感器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电池模块12所储存的电能通常可满足发射机在较长周期内的电能需求。较佳地,电池模块12的电能储存可满足发射机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电能需求,以避免繁琐的更换操作。
柔性连接线13中设有天线,其连接到传感器模块11的诸如射频发射电路等无线模块,作为发射和接收(若有的话)的天线。在其他实施例中,若需要的话,柔性连接线13也可包含其他信号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6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臂梁与随动器用集成支架
- 下一篇:带辅助润滑油孔的贯通桥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