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筒管束式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7791.3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谭红江;唐贤明;梁超宾;薛原;曹乾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苏格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3/1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筒管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筒管束式干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烟道气为加热介质的管束干燥装置,可用于甘蔗渣、饲料等物料的干燥。
背景技术
烟气作为锅炉燃烧的废气含有大量可利用余热,这部分余热目前多被浪费掉了。现有的管束干燥机通常以蒸汽、导热油为加热介质,它们在结构上多由管束换热器、外壳、进出口、传动系统和介质加热系统组成,机体为圆柱形筒体,固定在基座上,管束换热器由两端焊有空心轴的封头和装有换热管的两个管板组成,管束上安装有推料板,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驱动管束转子旋转,物料延着壳体向出料口移动。
由于管束换热器在运行中是和物料一起旋转,因此封头与管板受到的扭力很大,对材质和焊接工艺要求很高。
而以烟道气为加热介质,其比热容小,进出干燥器的流量远大于蒸汽、导热油,加上烟道气内的粉尘多,对密封零件磨损大,因此如采用上述干燥机的结构会造成生产过程中故障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转筒管束式干燥装置,它由外壳2、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2、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的转筒1和管束6组成,其特征在于:两端分别设置进烟管3和出烟管4的外壳2通过密封环5与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2、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的转筒1相连接;以轴向布置的管束6通过管板7与转筒1连接,并与外壳2和转筒1间设置的环形集气腔8相通。所述的管板7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环绕转筒1内壁设置有若干抄板9,环绕转筒1外壁设置有与动力源相结合的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齿圈10和与导向辊相结合的环型导轨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转筒式管束干燥机是间接加热式干燥机,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原理,将作为热源的烟道气的热量通过换热管束6的管壁传导给管壁外的被干燥物料,物料进入进料口12后,通过转筒1的旋转,在抄板9带动下在管束间滑动,并向出料端移动,经出料口13排出,物料在上下翻动及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被加热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烟道气进出路径如下:烟道气从进烟管3经环形集气腔8,进入设置在转筒上的管板7,通进管束6之中,再经过出烟管4端的管板进入出烟管4端的集气腔8,从出烟管4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避开了传统管束干燥机加热管束管板、封头对材质、焊接要求高的问题,减少制作成本和运行故障。
(2)避免了烟气中灰尘对封头的磨损,延长零配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稳定性。
(3)管束和物料由筒体整体带动,减少管束、抄板与物料的阻力,降低传动功率。
(4)脉冲进烟方式使管束中的烟尘不易附着在管壁上,便于管束清洗:转筒旋转时,管板在转筒壁上的开口也随之处于旋转状态,当管板开口对着进烟管和出烟管时,进入管束的烟气流量增大,管板开口旋转对着外壳壁面时,进入管束的烟气流量减小,管束中的烟气流量在增大和减小的过程中形成气流震动,可使附着在管束内壁上的烟尘脱落,保持管束壁的传热效率,也便于管束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以烟道气为热源的转筒管束式干燥装置。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序号:1、转筒,2、外壳,3、进烟管,4、出烟管,5、密封环,6、管束,7、管板,8、环形集气腔,9、抄板,10、齿圈,11、排灰器,12、进料口,13、出料口,14、中心支撑,15、环形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管束干燥装置,它由设置有进烟管3和出烟管4的外壳2、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2、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的转筒1和以轴向布置的管束6组成。所述的设置进烟管3和出烟管4的外壳2,通过密封环5与一端设置有进料12、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的转筒1相连接;所述的进烟管3和出烟管4分别与外壳2的两端连接,并分别与由外壳2和转筒1间形成的环形集气腔8连通;所述的以轴向布置的管束6通过管板7与转筒1连接,并与环形集气腔8连通,管板7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转筒1内壁设置有若干抄板9,环绕转筒1外壁设置有与动力源相结合的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齿圈10和与导向辊相结合的环型导轨15。
烟道气从进烟管3经外壳2与转筒1间的环形集气腔8,进入设置在转筒上的管板7,通进管束6之中对管束加热,再经过另一端的管板7、环形集气腔8,从出烟管4排出。长期使用后,环形集气腔中会有烟灰聚集,可从排灰器11的排灰口排出。
物料进入进料口12后,通过转筒1的旋转,在抄板9带动下在管束6间滑动,并向出料端移动,经出料口13排出,物料在上下翻动及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被加热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苏格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苏格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7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