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校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8304.5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9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夏业春;夏尧林;戴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瑞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1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校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管校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管行业中,需要对生产出来的钢管或受损弯曲的钢管进行校直,目前常用的钢管校直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确定钢管弯曲定点的钢管托举、转动和将定点对准上压头的钢管运动是分别进行的,效率较低。若果采用人工敲打进行校直,则校正效果差,且功效低。
专利申请号为ZL01237025.8的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钢管调直机,该调直机是在机架上固定安装两互相平行的支架,将校直辊通过横轴安装在支架上,校直辊的圆周上带有半圆形的凹槽,校直辊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但是该装置不能实现在校直过程中钢管的旋转和升降,降低了校直效果和校直效率。
专利申请号为ZL200620078004.2的文件公开了一种钢管校直机,该校直机包括机架、左、右校直模具、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机构,在左、右矫直模具相对的表面上各开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的圆弧为一圆的组成部分,左、右矫直模具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移动。该校直机对受损钢管的弯曲部分进行校直,校直效果良好,但是校直效率低。
随着我国钢管行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效率较高的新型压力校直设备。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使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钢管校直效率低、校直效果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效率较高、校直效果良好的校直设备。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校直机,包括工作台、龙门移动式框架、下压头、纵向输送辊道、旋转辊道、辅助液压系统、电控系统,所述龙门移动式框架、下压头、纵向输送辊道、旋转辊道沿工作台长度方向布置在工作台上,所述辅助液压系统布置在工作台的一端,纵向输送辊道、旋转辊道通过管道与辅助液压系统连接。
所述龙门移动式框架上设置有活动横梁,活动横梁通过电机控制升降,活动横梁与液压系统连接,主压头固定连接在液压系统下方。
所述的纵向输送辊道数量至少有4组。所述的旋转辊道数量至少有2组。一般辊子的数目越多,校直后制品精度越高,为保证钢管的校直效果,辊子的数量不应少于一定数目。
所述下压头数量至少有2个。下压头置于工作台的内轨道上,沿内导轨运动,每个下丫头上安装一个驱动电机,电机轴上的下丫头驱动齿轮与内侧齿条啮合。钢管校直过程中,下压头主要对钢管主要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主压头下表面、下压头上表面为近半圆形凹面,主压头、下压头可配合形成圆形空腔。主压头和下压头表面设计成半圆形凹面主要是为了使受损钢管与主压头和下压头更好地接触,最终配合其他零部件实现良好的校直效果。
有益效果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钢管在校直过程中旋转、举升、定点对准上压头的钢管运动形式,节省了校直时间;
(2)提高大大提高了钢管的校直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管校直机的主视图。
图2是钢管校直机的左视图。
图中:1下压头;2工作台;3龙门移动式框架;4旋转辊道;5纵向输送辊道;6辅助液压系统;7动横梁;8主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 ,一种钢管校直机,包括工作台2、龙门移动式框架3、下压头1、纵向输送辊道5、旋转辊道4、辅助液压系统6、电控系统,所述龙门移动式框架3、下压头1、纵向输送辊道5、旋转辊道4沿工作台2长度方向布置在工作台2上,所述工作台2上有内、外两副导轨,两副导轨相互平行;一根内侧齿条固定在内导轨侧、二根外侧齿条固定在工作台2两外侧面上,各齿条方向与导轨平行;所述龙门移动式框架3下端设置有两个分离的底梁,二个底梁分别置于工作台2两侧的外导轨上,沿外导轨运动,每个底梁上安装一个龙门式移动框架驱动电机,电机轴上的龙门式移动框架驱动齿轮分别与工作台2外侧的二根外侧齿条啮合。所述辅助液压系统6布置在工作台2的一端,纵向输送辊道5、旋转辊道4通过管道与辅助液压系统6连接,通过辅助液压系统6控制纵向输送辊道5、旋转辊道4的升降。每一组纵向输送辊道5、旋转辊道4上安装有电机,通过电路连接实现辊道的正常运转。
所述的纵向输送辊道5数量有4组或4组以上。所述的旋转辊道4数量至少有2组或2组以上。所述下压头9数量有2个或2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瑞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瑞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8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折FPC的治具
- 下一篇:中频弯管机的红外测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