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8841.X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救生 专用 密封 法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的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
背景技术
煤矿的矿井是一个高危的工作环境,其存在瓦斯爆炸、突出等危险,因此必须在煤矿井下设置必要的救生设施,以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目前,常用救生舱来在发生事故时,对井下工作人员实施保护。
为了便于救生舱在巷道内运输,救生舱均采用分体式设计,即救生舱可以拆为多个子模块,各子模块通过法兰相互连接,以形成一个救生舱。由于矿井下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因此,要求救生舱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分体式的救生舱的密封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以保障分体式的救生舱具有较高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包括环形的法兰本体,所述法兰本体上沿环形结构布设螺纹孔,所述法兰本体上靠近外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槽。
如上所述的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其中,所述法兰本体上靠近内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槽。
如上所述的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对应设置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在法兰本体上设置了第一密封槽,这样可以在其中设置密封条以实现连接后救生舱具有较高的密封效果。同时,法兰本体上设置了螺纹孔,这样,救生舱舱体的各模块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稳固安装于一体,且将螺栓连接全部隐藏于舱体内部,减少了发生瓦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对该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所产生的破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法兰本体; 2-螺纹孔; 3-第一密封槽;
4-第二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 为图1的D-D剖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参见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的实施例,包括环形的法兰本体1,所述法兰本体1上沿环形结构布设螺纹孔2,所述法兰本体1上靠近外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
具体的,法兰本体1是由多根条状的钢板首尾连接焊接而成成为一个环形结构,钢板的厚度可采用20mm,但不仅仅限于20mm,其厚度可根据具体实用环境而定。在环形结构中沿着其环形走向设置了多个螺纹孔2,此处设置螺纹孔2可以使救生舱舱体的各模块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稳固安装于一体,且将螺栓连接全部隐藏于舱体内部,减少了发生瓦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对该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所产生的破坏。在法兰本体1靠近外边缘位置处设置了第一密封槽3,在第一密封槽3的槽壁上涂抹粘接剂,并在第一密封槽3内排设密封条,密封条通过粘接剂粘接在第以密封槽3内,以在两个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对接后形成一道密封。
进一步的,在法兰本体1靠近内边缘位置处设置了第二密封槽4,在两个井下救生舱专用内接密封法兰对接后,在第二密封槽4内涂覆密封胶,以形成第二道密封,这样经第一、二道密封,大大提高了拼装后救生舱的密封性,满足了井下实用的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88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气缸发动机活塞进气导向机构
- 下一篇:打煤层瓦斯抽放孔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