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0949.2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2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兴福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高效 分离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粉尘气流除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粉尘产生量较大区域、粉尘气流集中区域,典型例如皮带输送设备的上、下皮带物料转运站,是粉尘产生最严重的工作区域。目前采用的除尘技术主要有喷雾除尘、静电除尘、布袋过滤除尘等多种手段,它们或独立除尘工作,或相互组合配合除尘工作,或与连通下皮带扣槽和落料筒之间的回旋通道一道联合除尘工作。但物料输送中,持续落料使得粉尘气流通道压力瞬间增加,若气流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缓解该区域的压力负担,粉尘气流就会从各部件间的配合孔隙喷出泄放,除尘、避免环境污染就成了一句空谈。另外,单一的回旋通道除尘结构或上述依附于回旋通道的组合除尘构造,只在某一压力和气流范围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若低于或高出上述范围,其除尘效果和效率亦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无能耗和强粉尘气流压力下亦能稳定、高效除尘的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具有管腔式箱体,箱体下端为粉尘气流入口,箱体上端为大气连通口,横置于箱体的粉尘气流腔设置有至少一道环形分布的旋流驱动的旋风风叶。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旋风风叶上方设置有至少一道粉尘分离结构层,该粉尘分离结构层由若干平行的气流斜向导流片构成。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箱体中还设有与粉尘气流腔并行的回旋通道,该回旋通道下部为粉尘气流连接口,回旋通道上部有回旋气流输出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技术方案,箱体上方大气连通口一方面释放粉尘气流压力,另一方面是在自主引导粉尘气流上升流动,粉尘气流上升流动的同时,粉尘气流被旋流驱动的旋风风叶旋流驱动转化为回旋动力,根据空气动力学的旋流分离原理,气流中的粉尘被离心力离心分离、沉降,残留于粉尘气流中难以分离的微细粉尘也会在旋流中快速自动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了除尘效率,气流净化率高。在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再配合回旋通道、减速沉降、过滤等多种除尘技术手段,其净化率则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理想净化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应用于皮带输送机的组成结构图
图2和图3分别为本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的具有部分剖的主结构和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了本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一具体实施结构,本无动力高效尘气分离除尘器的箱体9下端为粉尘气流入口,箱体9上端为大气连通口,使箱体空间构成了粉尘气流腔。在大气连通口处设置有诸如过滤网等过滤部件,将排放至大气中的气流实施最后一道净化过滤,将残留粉尘粒子的气流再一次净化,保证排放气流的洁净,该大气连通口还同时成为了箱体的泄压开口,以形成导引粉尘气流进入箱体向上流动的驱动力量,使箱体9的粉尘气流腔基本保持在一定的允许压值范围状态中,保证箱体内9的各除尘环节构件及与箱体9相通空间中的除尘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除尘功能。大气连通口上方箱盖4侧向设置有排气口5。横置于粉尘气流腔内的一道除尘处理结构是:呈同一旋向环形均匀分布有若干旋风风叶8,旋风风叶8强制带动箱体内上升粉尘气流涡旋流动,气流中的粉尘粒子在旋流离心力作用下与气流分离,且粉尘颗粒互相碰撞、摩擦、贴粘集合,进一步加强了涡旋离心沉降分离、净化除尘的效果。若粉尘气流腔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由内至外设置多道环形旋风风叶,如图3所示,加强涡旋离心分离的净化效果。所述除尘结构的上方设置有另一道除尘处理结构,它是粉尘分离结构层:该粉尘分离结构层是由若干斜向且平行的导流片6构成,斜向上导流的粉尘气流时,气流粉尘颗粒撞击导流片6,动能在阻挡碰撞中被极度耗减,纷纷沉降、与气流分离,使粉尘气流得到再一次净化,再经大气连通口的过滤网过滤,排放到大气的气流净化率可达到99%以上。旋风风叶8的最外缘与粉尘分离结构层的最外缘之间设有连通的连接筒7,加强气流引导作用,并可在连接筒上再增加设置一道旋风风叶。位于粉尘分离结构层上部的箱体侧壁设置有侧向大气连通口3及覆盖大气连通口的过滤网,侧向大气连通口3设置百叶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该侧向大气连通口。在本实施结构中,箱体内与粉尘气流腔并行还设有回旋通道1,由回旋通道1作为与转运站的落料筒21和下皮带扣槽22相通连通的回旋风道,构成回旋通道1的箱体下部为粉尘气流连接口,上部连接口向外偏转设定角度,该偏转角度是根据气流回旋效果具体确定。当粉尘气流集聚而来时,部分气流由回旋通道1回旋除尘处理,另一部分被带入粉尘气流腔,被净化处理最终排入大气空间。回旋通道1的箱壁上设有大气连通口2及覆盖大气连通口的过滤网,侧向大气连通口2设置百叶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该侧向大气连通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兴福,未经郭兴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0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