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背光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1374.6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明;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背光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LED驱动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LED背光驱动电路中,通常使用Boost电路(the boost converter或者step-up converter,开关直流升压电路)为LED供电。
参照图1,上述Boost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0、第二电感L、二极管D、第一电容C0、第二电容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Q以及电阻R,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为MOS管;该第一电感L0、第二电感L、二极管D以及第一电容C0依次串联连接后,与该第二电容C并联;该MOS管Q与电阻R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一电感L0以及第二电感L之间,另一端接在第一电容C0以及第二电容C之间。该Boost电路通过该第二电容C滤波后输入稳定直流电压,由第一电感L0以及第二电感L将第一电容C0的电压升高,并通过方波驱动电路对MOS管Q进行控制,在MOS管Q导通时该第一电容C0可为LED提供电压。
当LED颗数增多负载变大时,需要使用多组Boost电路代替单组Boost电路对LED供电,则加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提升了电路的升压效率,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为LED背光模组供电,包括:
稳压电路,接收输入电压,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滤波,输出稳压直流电;
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稳压直流电,进行升压后输出至LED背光模组;
选择控制电路,交替选择所述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为所述LED背光模组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包括:
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二极管D2,以及漏极连接于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L2之间的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选择控制电路连接,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2为P沟道MOS管;
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包括:
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3、第二电感L4、二极管D1,以及漏极连接于第一电感L3以及第二电感L4之间的MOS管Q1;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选择控制电路连接,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为N沟道MOS管。
优选地,所述选择控制电路包括:
推挽电路,分别与所述MOS管Q1以及MOS管Q2连接,选择所述MOS管Q1或MOS管Q2导通;
隔直电路,与所述推挽电路连接,为推挽电路提供隔直电压;
PWM芯片,与所述隔直电路连接,通过所述隔直电路以及推挽电路,控制所述MOS管Q1以及MOS管Q2交替导通。
优选地,所述推挽电路包括:
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所述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并联接至所述隔直电路,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3为PNP型,所述第二三极管Q4为NPN型。
优选地,所述隔直电路为隔直电容C1。
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
两电容,分别接入至所述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
优选地,所述两电容的一端分别接至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LED背光驱动电路,通过设置第一升压电路和第二升压电路交替对LED背光模组进行供电,使得该第一升压电路和第二升压电路中无需设置用于输出稳压的电容,提升了电路的升压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占空比也不会增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LED背光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LED背光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1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串扰讯号的传输单元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三面翻广告牌的接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