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去除细胞/菌裂解絮状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1958.3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1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卫星辉;周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兰柏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11 | 分类号: | B01D33/11;B01D33/64;B01D33/48;B01D3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生物***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去除 细胞 裂解 絮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连续去除细胞/菌裂解絮状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2007年第一个保护马科动物免除西尼罗河病毒侵害的质粒DNA获得批准,这说明相对于传统疫苗,质粒DNA疫苗也是一种可选取的方法。由于禽类和家畜的数量巨大,因此需要相当大量的质粒DNA来满足兽用疫苗和治疗药物。在大规模的质粒DNA生产过程中,来自一百升发酵罐生产的细胞/菌裂解后,会产生一百公斤的固态絮状物,去除细胞/菌碱裂解后产生的易碎的絮状物一直是个大问题。在实验室里,少量的絮状物可以通过高速离心或干酪滤布分离,但是实验室的技术很难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使用,因此处理质粒生产阶段产生的大量的絮状物是个巨大的挑战。
本申请人利用不同的固/液分离技术去除絮状物的试验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例如,管型连续分离器会把絮状物打散成更小的碎片/颗粒,这是由于管型连续离心的机制将液体在进口处喷成更小的水珠。该过程对易碎的絮状物产生了强大的剪切力,因而造成基因组DNA断裂。断裂的基因组DNA则难以再从质粒DNA中分离出来,而且碎片/颗粒会把下游的澄清步骤中深层滤膜堵塞,因此,不仅减低了下游工序的效率,而且还因回压过大而将有效的超螺旋DNA结构破坏成为无效的开环DNA。另外,高强的剪切力也增加了溶菌物中的内毒素含量。本申请人也曾测试了振动筛滤膜在去除易碎的絮状物的作用。振动筛滤膜引起絮状物破碎成更小的碎片/颗粒,这可能是由于振动力将凝结状的絮状物推挤到网筛的小孔中。不同的实验也证明大型袋式过滤器能够过滤掉絮状物,但是其效率不但是很低的,而且大型袋式过滤器的筛孔很容易被粘稠的絮状物堵塞,这同样造成了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后果。增加大型袋式过滤器进口的压力,也不能改善过滤效率而且还会增高背压和剪切力,进而破坏超螺旋DNA的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规模化生产的连续去除细胞/菌裂解絮状物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去除细胞/菌裂解絮状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下部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一传动机构同时驱动水平间隔支撑在所述机架上的两根同方向旋转的传动轴,两所述传动轴通过其上设置的摩擦辊带动同一滚筒转动;所述滚筒包括两个与所述摩擦辊位置对应的驱动环,两个驱动环之间沿所述滚筒的周向设置有若干横向连接筋,远离所述传动机构一侧的驱动环外侧设置有一渐缩的喇叭状固体搜集口,各所述连接筋围成的圆筒和固体搜集口内设置有呈螺旋状向前延伸的叶片,各所述连接筋围成的圆筒和固体搜集口外设置有筛网;所述滚筒靠近所述传动机构一侧设置有一裂解液进料口,所述滚筒下部的机架上设置有一裂解液搜集床,所述搜集床的出液口通过一液泵连接下游深层过滤器。
所述搜集床顶部设置有一罩盖,从所述罩盖的固定端穿入一连接液源的液管,所述液管的末端封闭,所述液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头。
所述筛网可拆卸地连接在各所述连接筋围成的圆筒和固体搜集口外。
所述筛网的网孔孔径为30~150毫米,最佳为63~75毫米。
所述搜集床内设置有一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的导线连接所述液泵的开关控制装置。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两个链轮,每个所述链轮通过一链条带动连接在一所述传动轴上的另一链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兰柏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格兰柏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1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