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2633.7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汪吉健;杨俊明;李会杰;刘长志;姚静;蒋渊博;付国琳;张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6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化 铁道 接触 定位器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的受电弓通过架空接触网正常取流时,受电弓始终给接触线施加向上的抬升力,使受电弓与接触线间可靠接触,保证受流质量。受电弓施加的抬升力将接触线抬高同时,定位器亦随之抬高。列车高速运行或通过曲线地段时,受空气动力、受电弓惯性、外轨超高等的影响,定位器的抬升量很容易超过规定值,碰撞定位器或定位管,产生弓网故障。因此,限制定位器抬升量可以减少弓网故障发生的概率。
实际应用中,铁路沿线存在风沙、冻雨等各种恶劣气象条件,如风力作用下,接触线出现上下跳跃,左右晃动;覆冰时,接触线下垂等。接触线的运动直接影响定位器的运动,容易使定位器处于下垂、偏移等不正常位置,影响接触网拉出值、风偏等各项参数,电力机车通过时易发生弓网故障。因此,限制定位器左右偏转、下垂亦能进一步保证电力机车正常运行。
定位装置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腕臂结构及软横跨结构中固定接触线位置的装置,一般由定位线夹、定位器、定位支座、定位管、定位环及定位管支撑(或定位管吊线加定位管卡子)等组成。分为限位定位装置与非限位定位装置,限位定位装置一般为在定位支座中部设一定位柱,定位器本体尾端采用限位定位钩。
现有技术中的定位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定位器的抬升,但无法限制左右及向下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限制定位器的上下、左右移动,更能防止接触线断线时定位器下垂打弓的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限位环,另一端设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定位管上,所述限位环套在所述定位器上;或者,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定位器上,所述限位环套在定位管上。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由于本体的一端设有限位环,另一端设有固定装置。使用时,固定装置固定在定位管上,限位环套在定位器上;或者,固定装置固定在定位器上,限位环套在定位管上。能有效限制定位器的上下、左右移动,更能防止接触线断线时定位器下垂打弓。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二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二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的具体应用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的具体应用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位装置本体;2、固定装置;3、限位环;4、定位器;5、定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定位器限位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
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一端设有限位环3,另一端设有固定装置2;
具体应用时,如图1、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2可以固定在定位管5上,所述限位环3套在所述定位器4上;或者,所述固定装置2固定在所述定位器4上,所述限位环套3在定位管5上。
所述固定装置2可以包括U螺栓或者主副抱箍等。
所述限位环可以为圆形孔、椭圆孔或长条孔等。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限制定位器的上下、左右移动,更能防止接触线断线时定位器下垂打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定位方式及其两种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方案,参见图1,安装时将定位器套入限位环,待定位器调整到位后,将本限位定位装置通过U螺栓或者主副抱箍方式等方式紧固于定位管上,本限位定位装置与定位管同步偏转、移动,并通过限位环限制定位器的移动范围,限位环的尺寸根据定位器坡度、定位管上安装位置及定位器顺线路允许偏移角度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2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