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衡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2799.9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恒通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液压控制元件,尤其涉及到一种吊车的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平衡阀。
背景技术
在吊车的液压控制系统中,液压马达的正反转回路为对称的结构,平衡阀和单向阀并联安装在吊车的液压马达前。起吊时高压油通过单向阀加载在液压马达上;吊车下落时,平衡阀保证了液压马达的进油、出油口需要达到足以克服悬吊物重力的压力差,以防止失控。
如图8所示,现有的平衡阀,由壳体2’、滑阀7’、弹簧11’、阀盖12’组成,滑阀的中部为一腰形槽,腰形槽的上半段和壳体内的隔环组成楔形孔,滑阀在弹簧11’的压力下,下降到壳体内腔的底部,关闭楔形孔。壳体底部为控制口,在吊车下落时,控制口接入高压油,高压油向上克服弹簧的预紧力,顶起滑阀,使主油路打开,液压马达回油通过平衡阀流回到油槽。
吊车从悬停到下落的瞬间,油压方向的改变会对液压系统和液压马达产生一次瞬间冲击。高压油从控制口进入平衡阀内后,对滑阀产生的瞬间冲击,会使滑阀打开过快,主通路开口突然增大,弹簧的弹性复位会引起滑阀上下抖动,直接影响回油路大小,进而影响到液压马达的扭矩变化,使吊车出现点头和低频振动现象,操作人员对悬吊物的位置控制不准确,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车的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平衡阀,当控制口接入高压油,尤其是受到液压马达反转所产生的油压瞬间冲击时,依然能保持滑阀匀速打开,有效消除低频抖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衡阀,包括壳体、阀盖和滑阀、主弹簧,壳体上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底部为控制口,滑阀中部的腰形槽和壳体中的隔环组成楔形孔,其特征在于:滑阀中心有一阶梯孔,阶梯孔内安装有弹簧座和活塞、挡环、活塞弹簧组成的活塞组件,主弹簧压在弹簧座上,出油口通过出油腔、滑阀上的侧孔、弹簧座上的侧孔、弹簧座内的单向阀,和上油腔相通;活塞弹簧安装于弹簧座和嵌入滑阀阶梯孔内的挡环之间;活塞穿过挡环、活塞弹簧,和弹簧座的底面相接触;当出油口和控制口压力相同时,在主弹簧和活塞弹簧的预紧力共同作用下,弹簧座和滑阀中阶梯孔的内壁形成一条缝隙。
所述主弹簧由直径不同的两根弹簧,同心安装所组成。
所述弹簧座外壁上开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通过滑阀的侧孔和出油腔相通,并且通过弹簧座侧孔和单向阀相通。
所述活塞底部有一盲孔,盲孔本身与下油腔相通,盲孔的侧壁有一活塞侧孔,盲孔通过该侧孔也和下油腔相通。
所述控制口内安装有螺塞,下油腔通过螺塞上的阻尼孔和控制口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吊车的液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控性能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吊车下降时所产生的低频抖动,主要是平衡阀开启时速度过快,引起的涌流效应,和平衡阀内的主弹簧受冲击后自身振动,引起主流路开口变化所产生。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上油腔、主弹簧的弹力和下油腔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主油路打开和关闭,使滑阀和活塞、弹簧座交替匀速上升,快速下降,进而实现对平衡阀主油路的开闭控制;控制口内的阻尼孔能限制进入下油腔的高压油的流速,当下油腔压力变化过快,会导致缝隙72闭合,将上油腔封闭实现自锁,因此可以迅速吸收并消除低频振动,解决了滑阀受到瞬间大压力冲击,滑阀上升过快,而使主油路打开速度过快,主弹簧反复振动所产生涌流的问题。
2、若吊车失控,发生悬吊物突然下坠时,液压马达被绞臂带动而急速反转,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和进油口产生压力差,会使平衡阀的进油口、出油口压力大于控制口压力,一部分高压油会经过与出油口相通的弹簧座通孔81,推开单向阀9,使上油腔21迅速充油,压迫滑阀、弹簧座等向下滑动,此时控制口低压,下油腔内的油会从阻尼孔1-1流出。滑阀7迅速下降,切断主油路,阻止液压马达继续反转,使吊车自行恢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平衡阀完全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E区域的放大图(缝隙打开状态)
图3是图2中G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滑阀的楔形孔即将打开时的临界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平衡阀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F区域的放大图(完全关闭状态)
图7是图4中H区域的放大图(临界状态)
图8是现有技术的平衡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恒通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恒通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2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酯的方法以及粘结剂体系
- 下一篇:缓冲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