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一体化排污泵控制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4357.8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0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宇;成举炳;周国宾;杨大村;殷红杰;陈拥军;耿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中选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6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一体化 排污 控制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箱,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煤矿矿井及地面生产系统的智能一体化排污泵控制箱。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领域对于排污的控制一般有两种:人工排污和自动化排污。人工排污就是安排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水位来开启排污泵或者关闭排污泵。在工业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这种方法显然已十分落后,而且缺乏及时性和可靠性。自动控制排污则是在污水池内使用高低位电极,根据高低位电极进行水位的判断,从而通过控制箱内的接触器和热继电器来控制排污泵的启停,以达到排污的效果。这种方法虽然较人工排污先进,但对于排污泵没有保护措施,不能远端进行通讯调节,而且占用控制箱的空间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化排污泵控制箱。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根据污水水位自动起停排污泵和及时、准确报警,安装及维修方便,而且实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一体化排污泵控制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前门上的电源指示灯、运行指示灯、报警指示灯、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故障复位按钮和手动/自动切换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门上还设置有液位显示屏,箱体内还设置有智能保护器,所述液位显示屏分别与液位计和智能保护器连接,所述智能保护器的控制端与排污泵连接,智能保护器的输入端分别与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故障复位按钮和手动/自动切换按钮连接,智能保护器的指示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运行指示灯和报警指示灯连接。
所述智能保护器还与设置在箱体外的电笛连接。
所述智能保护器通过现场总线与工业生产控制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根据污水水位自动起停排污泵和及时、准确报警,安装及维修方便,而且实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箱面板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箱体,2、智能保护器,3、电源指示灯,4、运行指示灯,5、报警指示灯,6、启动按钮,7、停止按钮,8、故障复位按钮,9、手动/自动切换按钮,10、液位显示屏,11、液位计,12、排污泵,13、电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一体化排污泵控制箱,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前门上的电源指示灯3、运行指示灯4、报警指示灯5、启动按钮6、停止按钮7、故障复位按钮8和手动/自动切换按钮9,箱体1的前门上还设置有液位显示屏10,箱体1内还设置有智能保护器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E3 PLUS型智能保护器,E3 PLUS是一种智能保护器,可以实现脱扣保护和报警功能,并在对参数进行设置和简单的编程,以达到对排污泵的启动和保护功能。液位显示屏10分别与液位计11和智能保护器2连接,智能保护器2的控制端与排污泵12连接,智能保护器2的输入端分别与启动按钮6、停止按钮7、故障复位按钮8和手动/自动切换按钮9连接,智能保护器2的指示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运行指示灯4和报警指示灯5连接。智能保护器2还与设置在箱体1外的电笛13连接。智能保护器2通过现场总线与工业生产控制网连接,进行远端操作控制。
当工作模式调为自动时,根据液位计11所检测的液位,当液位高于设定最高液位时,触发报警指示灯5和电笛13进行声光报警,同时启动排污泵12进行排污。当检测到液位低于设定最高液位时,报警停止,排污泵12继续工作。当低于设定最低液位时,启动报警,排污泵12停止工作。
当工作模式调为自动时,根据液位计11所检测的液位,当液位高于设定最高液位时,触发报警指示灯5和电笛13进行声光报警。需要工作人员启动排污泵12进行排污,当检测到液位低于设定最高液位时,报警停止,排污泵12继续工作。当低于设定最低液位时,启动报警,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停止排污泵12工作。
当智能保护器2检测到排污泵12工作异常时,启动声光报警,对排污泵12起到漏电、过载等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中选自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中选自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4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