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5067.5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汤伟庆;管正军;葛京鹏;陶如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新泾石化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1/02 | 分类号: | F28F1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孙忠明 |
地址: | 2258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密封结构,其用作热管制造过程中热管抽真空的密封措施。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高效传热元件。
目前,在热管制造过程中,热管内的相变传热介质灌装结构设计为管嘴加管帽的密封结构,这一结构制造工艺复杂,操作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能耗高,工作效率低,并且抽真空后回复常压的可能性高,造成制造成本高,热管成品率低。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热管密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热管密封结构,以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该热管密封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热管制造过程中热管抽真空的密封,显著提高热管的成品率,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热管密封结构,包括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密封固定有管嘴,该管嘴上螺纹配合有管帽,该管帽上形成有用于抽真空的管帽通孔,所述管嘴上沿轴向依次形成有相互衔接的圆锥孔和管嘴通孔,所述圆锥孔内设有密封球,该密封球与所述管帽接触,该密封球能够在所述管嘴与管帽螺纹拧紧时通过所述管帽的压力作用而密封地封堵所述管嘴通孔。
选择地,所述管体的一端焊接到所述管嘴上。
选择地,所述圆锥孔和管嘴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管嘴的中心轴线重合。
选择地,所述管帽通孔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管嘴的中心轴线。
优选地,所述管嘴的硬度高于所述管帽的硬度或与该管帽的硬度相同,所述密封球的硬度低于所述管帽的硬度。
具体地,所述管嘴上的圆锥孔的圆锥角为40~60°,该圆锥孔的底端直径等于所述管嘴通孔的直径,所述密封球在所述管嘴与管帽螺纹拧紧时与所述圆锥孔的圆锥面形成密封性面接触。
具体地,所述管嘴上的圆锥孔的圆锥角为40~60°,该圆锥孔的底端直径大于所述管嘴通孔的直径,从而在所述圆锥孔的底端形成锥孔底部平台,所述密封球位于所述圆锥孔内并与所述管嘴通孔的端部周缘接触,该密封球在所述管嘴与管帽螺纹拧紧时与所述管嘴通孔的端部周缘形成密封性线接触。
优选地,所述管嘴与管帽螺纹拧紧,并通过焊接方式相互固定或采用背帽固定该管嘴和管帽。
优选地,所述密封球比所述管嘴的端面高出3~5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密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线操作,真空度控制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能耗低,工作效率高,密封可靠,制造成本低,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热管密封结构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热管密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热管密封结构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热管密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管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管嘴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管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管嘴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管帽;2密封球;3管嘴;4管体;5圆锥面;6锥孔底部平台;7管嘴通孔;8管帽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热管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密封结构,包括管体4,其中,该管体4的一端密封固定(例如焊接)有管嘴3,该管嘴3上螺纹配合有管帽1,该管帽1上形成有管帽通孔8,所述管嘴3上沿轴向依次形成有相互衔接的圆锥孔和管嘴通孔7,所述圆锥孔内设有密封球2,该密封球2与所述管帽1接触,该密封球2能够在所述管嘴3与管帽1螺纹拧紧时通过所述管帽1的压力作用而密封地封堵所述管嘴通孔7。
优选地,所述圆锥孔和管嘴通孔7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管嘴3的中心轴线重合。此外,所述管帽通孔8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管体4、管嘴3以及管帽1的中心轴线。
此外,为了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所述管嘴3的硬度高于所述管帽1的硬度或与该管帽1的硬度相同,所述密封球2的硬度低于所述管帽1的硬度。
以下简略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热管密封结构的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新泾石化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新泾石化电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5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共源极运算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方法
- 下一篇:直流离子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