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5077.9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1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哲也;前泽光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冷 循环 装置 室外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作为致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有在壳体内部中收容压缩机和热交换器及鼓风机、在壳体的侧面上设置吸入口、在顶板上设置吹出口的类型的结构。这种室外单元例如配置在大厦等的房顶,经由冷媒管连接在多个室内单元上。
针对致冷循环装置的能力,提供不同机种的室外单元,以便能够应对各种条件。例如,根据能力而进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及压缩机的台数、以及鼓风机的鼓风量增大等的变更。随之,需要变更构成室外单元的壳体及覆盖该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的顶板的俯视尺寸。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覆盖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的顶板,将包括空气吹出口的第1顶板与空调能力的变更无关地共通使用。并且,通过将配置在该第1顶板的左右两侧的第2顶板和第3顶板分别与不同的尺寸(长度)的部件交换,来使顶板整体的俯视尺寸可变。
进而,在上述第1顶板的两侧部形成有第1卡合部,在上述第2、第3顶板上形成有第2卡合部。记载有,在将各顶板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下,第2、第3顶板的第2卡合部相对于第1顶板的第1卡合部卡合,所以不易发生各顶板的位置偏移等的不良状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6799号公报
但是,根据空调条件,也有可能有以单体使用匹配于第1顶板的尺寸的壳体为最优的情况。对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不是以单体使用第1顶板的结构,需要在第1顶板上至少组合第2顶板或第3顶板的任一个,选择幅度较窄。
此外,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形成为俯视弯曲的突条和凹状,没有成为将这些卡合部相互牢固地固定的结构。因此,如果驱动收容在壳体内的鼓风机,则有可能第1卡合部与第2卡合部的配合部分振动而产生噪音 (振动音)。
为了防止这样的噪音,能够在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上设置用来将顶板相互牢固地固定的爪部及突起或安装工具。但是,如果在具备它们的基础上单独使用第1顶板,则上述爪部、突起、安装工具原样露出,外观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对应于能力的差异的壳体及顶板的俯视尺寸的变更容易化,而且不会损害外观,即使有伴随着鼓风机的驱动的振动也能够阻止噪音的产生而进行安静运转的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本技术方案的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具备:壳体,在侧面上具备吸入口,上表面开口;以及顶板,具有空气吹出口,以覆盖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上。
上述顶板具备:基础顶板,覆盖上表面开口部的前后方向,但将左右方向在两侧留有空白部而覆盖;侧面用顶板部,设在两侧空白部上,与基础顶板一起覆盖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
上述基础顶板的与侧面用顶板部的接合部是在与顶面正交的垂直方向上弯曲的平板状的侧面部。上述侧面用顶板部的与基础顶板的接合部是存在窄小的间隙而形成的、在这些间隙中夹插基础顶板的上述侧面部的双层侧面部。
在这些双层侧面部的各自的内面上,以相互交错状突设有第1突起部及第2突起部,其交替地存在规定间隔地抵接在基础顶板侧面部的表面和背面上。
而且,本技术方案的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上述壳体,根据致冷能力而准备多种左右方向长度的壳体。
在与上述基础顶板部的左右方向长度相同的左右方向长度的壳体的情况下,仅用上述基础顶板将上表面开口部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有关该实施方式的顶板的立体图。
图3是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致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有关该实施方式的顶板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5是有关该实施方式的侧面用顶板部的立体图。
图6是将有关该实施方式的侧面用顶板部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有关该实施方式的、基础顶板的侧面部与侧面用顶板部的侧面部之间的组合状态的图。
标记说明
1、11吸入口,2A基础壳体,9空气吹出口,3A基础顶板,2B宽壳体,3B侧面用顶板部,8(基础顶板的)侧面部,14(侧面用顶板部的)双层侧面部,15第1突起部,16第2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作为致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Sa的外观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5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线用线栅偏振片
- 下一篇: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索塔的预应力端头锚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