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筝的后岳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5319.4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百联古筝制作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5009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筝 后岳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传统民乐器古筝,尤其涉及对古筝的后岳山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古筝后岳山呈S形,斜跨古筝面板的尾部。这种形制的后岳山是由21弦古筝的特性决定的。21弦古筝,低音弦粗、高音弦细,在筝体上需要不同的支撑距离,前岳山一般是垂直于筝体轴线的,因此,只能通过对后岳山进行S形设计才能满足这一要求。此种传统的设计模式成为本领域的固有模式,从未招致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怀疑。这种古筝由于从低音-高音弦由于张力不同,经常出现后岳山开裂这样的结构问题,对于该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前述固有习惯的作用下,只能通过提高S形后岳山接近外筝边部位与筝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来克服受力不合理的情况。
随着古筝这一传统民乐器的发展,目前,演奏者在演奏中创新了大量的新的演奏技艺,在演奏中“炫技”现象层出不穷,但由于S形后岳山结构,如图4所示,使得21根弦中部分弦5的后端由斜面6支撑,在“炫技”(例如横向揉弦时),该弦会出现较大的横向偏移,即可能导致后岳山与弦的接触点“后移”(朝向外筝边3方向为后)使音失准。如果在S形后岳山上开槽固定弦的横向位置,则弦无法进行大幅度的横向揉弦,无法进行“炫技”,使演奏者难以有突破性的演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高了一种受力合理,且能满足演奏者“炫技”要求的古筝的后岳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古筝包括前岳山、后岳山、内筝边、外筝边和面板,所述后岳山包括至少三个后岳山单体;所述后岳山单体呈截面为梯形的条柱状、且固定附着在所述古筝尾部的面板上;所述至少三个后岳山单体中在横向上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在纵向上最接近所述筝尾端位置,其它后岳山单体以前述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后岳山单体为基准、呈阶梯状依次朝向古筝头部位置设置。
所述后岳山包括三个或七个后岳山单体,在所述古筝面板上以前述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后岳山单体为基准、按所述阶梯状均布。
所述衬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下部,所述衬板与所述至少三个后岳山单体至筝尾端的边线构成的轮廓形状一致。
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所述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后岳山单体的纵向位置,横跨式固定设置在面板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一直以来古筝后岳山为S形整体式的结构模式,将后岳山改进为若干后岳山单体,分组支撑,各单体分别与弦垂直,且各单体分别承接接近的弦。将原S形后岳山整体承受的21根弦的拉力进行了分配;这样各单体受力合理,使得古筝整体的强度更高。同时,由于单体形式的后岳山对弦的支撑为垂直形式,这样能满足目前演奏者“炫技”的要求;并且在校音时,相对于原S形后岳山更为方便、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是古筝,2是前岳山,3是后岳山,30是后岳山单体,31是衬板,32是加强板,4是外筝边, 5是弦,6是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古筝1包括前岳山2、后岳山3、内筝边、外筝边4和面板,所述后岳山3包括至少三个后岳山单体30;所述后岳山单体30呈截面为梯形的条柱状、且固定附着在所述古筝1尾部的面板上;所述至少三个后岳山单体30中在横向上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在纵向上最接近所述筝尾端位置,其它后岳山单体30以前述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后岳山单体30为基准、呈阶梯状依次朝向古筝头部位置设置。
所述后岳山3包括三个或七个后岳山单体30,在所述古筝面板上以前述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后岳山单体30为基准、按所述阶梯状均布。依照现有21弦古筝的习惯,本实用新型对于后岳山单体数量的选择以3只、7只为优选方案,这样能对弦进行平均分配。但不排除因受力因素选择其它数量的方案,比如因低音弦拉力大,造成对后岳山单体的压力、面板尾部的拉力大,这样可采取此位置的后岳山单体承载少数弦的措施。
所述衬板31固定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下部,所述衬板31与所述至少三个后岳山单体30至筝尾端的边线构成的轮廓形状一致,为具有一直角边的梯形形状,用于加固面板后端。
还包括加强板32,所述加强板32对应所述最接近所述古筝外筝边的后岳山单体的纵向位置,横跨式固定设置在面板的下部;由于最外边低音弦拉力最大,因此为克服古筝整体受力的偏载情况,将加强板32横跨在尾端,并且将最后一组弦固定连接于加强板32,可大大降低面板、衬板承受的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百联古筝制作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百联古筝制作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5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毒活疫苗
- 下一篇:作为具有植物毒性作用农药的安全剂的烯酰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