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旋转放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6472.9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9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潘波;杜笑鹏;周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正中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输液 电子 微孔 检漏 旋转 放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瓶微孔检漏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旋转放电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制药行业输液瓶检漏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高压灭菌柜检漏,输液瓶在灭菌柜的同时施以一定的压力,灭菌后人工检查容量是否变化,当输液瓶有微孔、细微裂纹,容量变化微小,不足以人工准确判断时,极易造成瓶内药液二次污染。
2、真空检漏(染液检漏),又分为正压和负压检漏,此方法为利用染色溶液对药瓶加正压和负压,观察药液是否有颜色变化,当颜色的变化人工难以判断时,以及药液本身带色的情况时,极易造成误判,也容易引起瓶内药液二次污染。
3、结晶检漏,利用有些药液与大气接触,发生重结晶的原理,通过一定的物理条件,观察药瓶外表面是否有结晶现象,以此来判断药瓶是否泄漏。此方法有局限性,瓶内药液必须为可结晶液体。
4、人工挤压检漏,通过对软包装的容器(软袋、塑瓶)施加压力,观察药瓶外表面是否有漏液现象,以此来判断药瓶是否泄漏。此方法局限于包材必须是软性材料,且原始,由于个体的不同,误判率极高。药液被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最大,风险最大。
目前的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的旋转放电机构,包括旋转电极和摩擦弧电极,由于旋转电极在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且要通电,旋转电极与摩擦弧电极之间的间隙是固定,旋转电极与摩擦弧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磨损,旋转电极与摩擦弧电极的间距不能调节,影响通过,影响了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间距、保证检测效果的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旋转放电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旋转放电机构,包括旋转电极、摩擦弧电极和支架,所述的摩擦弧电极安装在螺杆上与所述的旋转电极对接,在所述的摩擦弧电极与所述的支架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螺杆通过螺母安装在所述的支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旋转放电机构,旋转电极与摩擦弧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磨损,压缩弹簧压缩螺杆使摩擦弧电极紧贴在旋转电极上,保证了通电,从而保证了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调节螺杆上的螺母,可以调整压缩弹簧对螺杆的压力,从而调节调整摩擦弧电极与旋转电极的间隙,能得到适当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自动调节间距、保证检测效果的全自动输液瓶电子微孔检漏机旋转放电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摩擦弧电极2安装在螺杆5上与旋转电极1对接,在摩擦弧电极2与支架6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螺杆5通过螺母4安装在支架6上。
参见图1,旋转电极1与摩擦弧电极2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磨损,压缩弹簧3压缩螺杆5使摩擦弧电极2紧贴在旋转电极1上,保证了通电,从而保证了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调节螺杆5上的螺母4,可以调整压缩弹簧3对螺杆5的压力,从而调节调整摩擦弧电极2与旋转电极1的间隙,能得到适当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正中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正中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6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门电子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