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地板导线的密封绝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6581.0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2 | 分类号: | H02G9/02;H02G9/06;H02G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地板 导线 密封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地板的导线布设,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水和绝缘的电热地板导线的密封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知道,在许多地区,特别是较寒冷地区的冬季都需要通过供热装置向室内供热,以使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传统的供热方式主要以煤为燃料产生热蒸汽而供暖,这种方式既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此,人们开始使用清洁、无污染,易控制的电热地板。它是通过电加热碳纤维丝而产生热能,其对环境无任何污染。电热地板的每块地板在使用时都要通电,这就需要每块地板都要与主导线相连。由于电热地板是铺设在室内地面上,而室内地面往往会因漏水、拖地等原因而有水,如果电热地板不具备密封防水结构,就必然存在漏电安全隐患。因此导线的导电线芯连接处必须密封防水,并使其与外界绝缘。
然而,现有的电热地板由于没有有效的密封防水措施,使得当地面出现有水的情况时,就可能导致漏电。现有电热地板主导线与地板导线的导体连接处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用电工胶带缠绕连接处,让电线导体部分与外界绝缘。但这种方法只能起到绝缘作用,而起不了防水作用;二是使用普通的端子对插连接,也未能解决防水问题;三是将主导线横穿过圆柱型塑料件的横孔,用铜钉穿过塑料件竖孔顶在主导线上,再把塑料件置入地板两端的电源连接孔,使铜钉的头部与地板两极的铜箔接触,利用铜钉将地板和主电线相连。很显然,该方法并未解决防水问题,因为有很多缝隙可以进水。
另一方面,虽然电热地板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室内供热产品,但长期以来,电热地板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水措施,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因而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电热地板的用电安全,易于制作,生产成本低,防水及绝缘性能优异的电热地板导线的密封绝缘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地板导线的密封绝缘结构,该结构包括绝缘连接件和绝缘密封连接件,所述绝缘密封连接件与绝缘连接件密封套接,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与外部隔绝的密闭空腔,连接地板发热线的一根地板导线及连接地板导线的两根主导线密封地穿过所述绝缘密封连接件,地板导线的导电线芯与主导线的导电线芯在所述密闭空腔内相连接。
绝缘连接件是由塑料制成的一端敞口的套状体,其具有连接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内孔。
绝缘密封连接件是由硅橡胶制成的与绝缘连接件的内孔相匹配的柱状体,绝缘密封连接件上设有轴向地板导线孔和主导线孔,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密封用的环状凸起。
绝缘连接件的内孔的孔径小于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外径。
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地板导线孔的孔径小于地板导线的直径,主导线孔的孔径小于主导线的直径。
绝缘密封连接件通过弹性变形嵌入绝缘连接件的内孔中,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外表面与绝缘连接件的内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连接。
地板导线和主导线通过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弹性变形分别穿过绝缘密封连接件的地板导线孔和主导线孔,且地板导线和主导线的外表面与所述地板导线孔和主导线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电热地板导电线路的连接部位的防水问题,保证了电热地板的用电安全,因此有利于电热地板的推广应用,而电热地板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也会使人们冬天取暖的能耗变得更低,并且更加环保。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硅橡胶材料的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能,使得导线连接的所有可能进水的部位全部被密封,因此消除了由于进水而产生短路等故障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生产成本低,防水及绝缘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使得电热地板的使用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6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