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烹饪锅的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6742.6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8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毅蔚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烹饪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锅,具体是一种烹饪锅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666699于2005年9月14日公开了一种深油炸锅,具有由盖子封闭的外部壳体和延伸到容纳油的容器内的加热元件,壳体具有盖子支撑在其上的上边缘,盖子的底侧具有向上的穹状突起形状,并且边缘形成有在盖子底侧周边下方的沟槽,以接收使用过程中凝结在盖子底侧上的湿气液滴,配备的传感器包括布置在单一管状壳体内的利用热的温度检测元件。该结构的油炸锅,烹饪食物时,需要把食物完全浸没在锅体的油内,因此,其耗油量十分大,而且,经烹饪的油不能再次使用,导致烹饪成本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烹饪效果好、省油省耗、不沾锅的烹饪锅的搅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烹饪锅的搅拌装置,包括锅体,和转动设置在锅体内的搅拌耙,其结构特征是搅拌耙躺设在锅体的底部,其首端与锅体的底部中心转动连接,尾端向锅体的侧壁延伸;所述搅拌耙首端至尾端的高度,由高渐低;所述搅拌耙呈S形、或弧形、或条形。
所述搅拌耙首端与锅体的转动处为螺旋状。
所述搅拌耙行进方向的一侧由下至上,向后倾斜。
所述搅拌耙的底部与锅体的底部形状相当,两者贴合滑动连接,或间隙滑动连接。
所述搅拌耙尾端与锅体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锅体的侧壁竖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阻挡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设置在锅体内的搅拌耙,在烹饪过程中自动翻转食,使锅体的耗油量大大降低,而且烹饪效果更好,更加节能。其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适合企业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烹饪锅的搅拌装置,包括锅体1,和转动设置在锅体1内的搅拌耙2,其搅拌耙2躺设在锅体1的底部,其首端与锅体1的底部中心转动连接,尾端向锅体1的侧壁延伸;搅拌耙2首端至尾端的高度,由高渐低;搅拌耙2可为S形、或弧形、或条形,本实施例采用S形。
搅拌耙2首端与锅体1的转动处为螺旋状,可以减小其转动时与食物的阻力。搅拌耙2行进方向的一侧由下至上,向后倾斜。
搅拌耙2的底部与锅体1的底部形状相当,两者贴合滑动连接,或间隙滑动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贴合滑动连接。搅拌耙2尾端与锅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食物通道。锅体1的侧壁竖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阻挡块1.1,本实施例为3个。搅拌耙2尾端与阻挡块1.1接近时,食物通道变窄,挤压推动食品变向翻转。
搅拌耙2旋转时,搅拌耙2首端较高,把位于锅体1中心的食物向外挤压推行,搅拌耙2尾端较低,因此该位置的食物向后翻转,搅拌耙2尾端与阻挡块1.1接近时,食物通道变窄,更多食物被挤压变向翻转,食物翻转面扩大。搅拌耙2的底部与锅体1的底部形状相当,两者贴合滑动连接,不会长时间拖行食物,并可将食物从锅体1的底部铲起,有助松散食物;搅拌耙2尾端与阻挡块1.1的阻力小,食物不会卡死在锅体1内,不会产生剪口位切断食物或粉碎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毅蔚,未经张毅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6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