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电厂炉前给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7083.8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3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钱尧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尧翎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3102 浙江省湖州市李家***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电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电厂炉前给料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电厂将破碎的生物质通过炉前给料系统送入焚烧炉焚烧产生热量发电,其焚烧炉的焚烧效率与炉前给料系统送入生物质的均匀性直接相关,送入均匀性不稳定则燃烧不充分,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生物质能量,还会产生更多的废气污染。目前的炉前给料系统对分类明确及破碎充分的的生物质能有正常的输入均匀性,但应用目前的设备要充分破碎生物质,其成本较高,但在实际环境中,生物质来源种类多样或杂乱无章,遇到类似秸秆、易缠绕生物质时,不容易充分破碎,因此在炉前给料系统输入时非常容易造成输入不均匀现象,甚至拥堵,降低了焚烧效率。因此,如何提高炉前给料系统的输入均匀性,从而提高焚烧炉的焚烧效率及环保性也成为其一个主要的设计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电厂炉前给料系统,能将破碎生物质均匀顺利的输入焚烧炉,让生物质充分燃烧发电,具有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电厂炉前给料系统,包括给料仓、设在给料仓底部的一级水平给料机构、向焚烧炉送料的二级水平给料机构,一级水平给料机构与二级水平给料机构间通过竖向溜管连通,给料仓下部处于一级水平给料机构的上方设有生物质料仓拨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水平给料机构由若干台平行布置的由电机驱动的一级无轴螺旋给料机组成,每台一级无轴螺旋给料机出口通向竖向溜管的进口,所述竖向溜管的出口通向二级水平给料机构的入料口,所述生物质料仓拨料器包括若干根平行布置的生物质螺旋拨料轴组成。生物质料仓拨料器回转加螺旋结构,起到仓内秸杆等生物质搭桥时破拱及向一级给料均匀播料的作用,同时承载大量生物质的仓压,使仓底无轴螺旋起动运转变得轻松,减少电功率。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螺旋拨料轴包括拨料主轴,拨料主轴外环面沿轴向方向上设有若干段拨料螺旋叶片,其中相邻的拨料螺旋叶片间的拨料主轴外环面上环设有若干拨料块,所述相邻拨料螺旋叶片的相邻端螺旋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拨料块头部为齿状。便于拨动生物质,同时具有再次撕裂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拨料螺旋叶片由首段、若干中段及尾段组成,所述首段为一段反螺旋叶片,中段由一段正螺旋叶片连接一段反螺旋叶片组成,中段的正螺旋叶片端靠近首段,尾段为一段正螺旋叶片。
改进的,所述正螺旋叶片及反螺旋叶片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伸出叶片顶檐的拨鳍片,便于生物质的推动及辅助破碎,进一步减少缠绕、搭桥及起拱现象。
优选的,所述一级无轴螺旋给料机的螺旋体直接搁在镶有耐磨衬板的槽体上,槽体结合设计在给料仓底部,螺旋体中间和尾端无任何支承座,运转送料时在螺旋体与衬板之间会形成垫料层可避免两者间直接磨损,这样无中心轴螺旋送料具有物料不缠绕,无中间支承不阻料,存料空间大无阻力,输送量大,省电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二级水平给料机构由若干台平行布置的由电机驱动的双无轴螺旋给料机组成,每台双无轴螺旋给料机的出口通向焚烧炉入口。
所述每台双无轴螺旋给料机由单独变频电机驱动,每台双无轴螺旋给料机对应一个焚烧炉入口。这样每台双无轴螺旋给料机均可单独调速,以适应锅炉负荷变化时调节给料量。
改进的,所述给料仓的口部及二级水平给料机构的入料口处设有匀料器,起到防阻料及均匀落料作用。滑板式结构匀料器图中看不出来!!
改进的,所述溜管底段上设有热位移补偿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将破碎生物质均匀顺利的输入焚烧炉,让生物质充分燃烧发电,具有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电厂炉前给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电厂炉前给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生物质螺旋拨料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生物质螺旋拨料轴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尧翎,未经钱尧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7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