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固点螺旋锚桩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8060.9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4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郑钢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钢钢 |
主分类号: | E02D5/54 | 分类号: | E02D5/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固点 螺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领域技术,特别与一种多固点螺旋锚桩有关。
背景技术
在海洋水下工程中,海床固定一直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海底的地形地貌比平地要复杂,在海底施工工程中都会涉及到海底固定装置。
传统的海底固定装置,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固定基桩,桩体打入海底中势必存在破坏海底本身的地质结构,这样会造成固定不够稳定,容易松动,桩体容易随着地质松动而倒塌颠覆,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设计出一种抗拉拔的螺旋锚系,施工快速、安全稳固、节约造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固点螺旋锚桩,海底锚固稳定,抗拉拔能力强,根据不同用途可以垂直安装也可以倾斜安装,全部装置可回收再利用且不影响现有海床地形,防止造成二次淤积或冲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固点螺旋锚桩,包括导杆、至少三根螺旋锚杆、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导杆套管、至少三根锚杆套管,导杆套管和锚杆套管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导杆套管中穿套有末端头部为圆锥体的导杆;螺旋锚杆穿套于锚杆套管中,螺旋锚杆的末端头部为四棱锥体,接近末端的锚杆杆身上具有螺旋锚片。
所述的连接件为一体成型。
所述的导杆杆径大于螺旋锚杆杆径。
所述的螺旋锚杆穿套于连接件,位于锚杆套管上下方的螺旋锚杆杆身上各具有一个限位片。
所述的相邻连接板之间的夹角相同。
所述的连接板为平板,从导杆套管的母线延伸与锚杆套管的母线相连。
所述螺旋锚杆的顶端设置有封闭式拉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三根及以上的螺旋锚杆与一根导杆通过连接件组合成套,导杆埋固为中心定位,螺旋锚杆再钻深固定,使其整体的抗拉拔力效应大于单锚抗拉拔能力的叠加,以达到各向都具有良好的抗拉拔能力。三根及以上的螺旋锚杆形成多个固定点,固定结构稳定。而且螺旋锚杆呈辐射状发散分布,离中心点的距离可以通过连接板控制,使得所有固定点不局限于狭小区域,可以将螺旋锚杆在不同土质条件下扎根固定。
另外,螺旋锚杆的长度和螺旋锚片的直径以及导杆埋深由地质条件、土质类型、设计消浪能力等通过计算确定。采用钻进设备通过导杆定位,自动调整各钻杆的掘进参数,并最终完成成套锚杆的锚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锚杆适用于海底为泥沙、淤泥质土为主的地质条件,锚固深度可以进入强风化岩。
根据多固点螺旋锚系抗拉拔能力强的特点,将之用于海洋工程的锚固装置可达到施工快速、安全稳固、节约造价的目的。且对现有海床基本无扰动,不改变海底的地形、地貌,因而可做到环保施工且不会造成二次淤积或冲刷。另外,螺旋锚和连接件都可以加工成定型产品。适合大规模的连续快速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固点螺旋锚桩,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连接件1、螺旋锚杆2(本实施中以三根为例)、导杆3。
连接件1是将螺旋锚杆2和导杆3组装成整体的构件。包括导杆套管11、锚杆套管12、连接板13。导杆套管11为中心,三个同样的锚杆套管12等角度分布在周边,且导杆套管11和锚杆套管12之间采用连接板13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3是从导杆套管11的外侧母线向外延伸形成,然后与各个锚杆套管12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板13之间的夹角均为60度,犹如一个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形成。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是一体成型,提高整体牢固度。
导杆3比螺旋锚杆2杆件粗大,末端形成圆锥体31,导杆3穿套在导杆套管11上。螺旋锚杆2杆件从锚杆套管12中穿过,螺旋锚2的末端头部为四棱锥体21,在接近末端的螺旋锚杆2杆身上具有螺旋锚片22。在螺旋锚2的顶端为封闭式拉环23。为了使螺旋锚杆2杆件在连接件1上行程限位,螺旋锚杆2位于锚杆套管12的上下两端的杆身上都布设一个限位片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钢钢,未经郑钢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8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