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反应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9197.6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3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明;陈杰;甘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B01J19/18;B01F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06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反应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12月22日、申请号为201020675539.4、发明名称为“玻璃反应釜装置”的实用新型的一件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混合搅拌均匀、不渗漏且易于拆卸和清洗的玻璃反应釜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反应釜可以很方便、直观地观察整个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状态,而且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的优越性能,广泛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科研实验、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但是,现有的玻璃反应釜装置在保证温度同一性、反应均匀性、拆洗清洗方便性上还存在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玻璃釜体底部有出料口,出料口釜体内壁与出料阀顶部之间存在死区,致使死区内物料不易搅拌混合,影响反应效果。釜体出料口内壁与出料阀体之间因材质不同,膨胀系数各异,在温度变化时难免产生缝隙,在使用中,釜内液体物料会沿此缝隙渗透,严重时可渗漏到釜体外;即使不渗漏到釜体外,出料阀与釜体内壁之间的凹凸也造成了釜内死区,致使物料混合不均。而且,高粘稠物料通过此出料阀出料时,会部分留在出料阀内,造成出料阀与釜体以及出料阀各部件粘连在一起,难于拆卸和清洗。
公开号为CN 201445955U,公开日为2010.5.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玻璃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釜盖上设置有进料口,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端设置出料阀。公开号为CN 201239622,公开日为2009.5.2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双层玻璃反应釜装置,反应釜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反应釜的中央设置有带螺旋叶片的螺杆泵,在螺杆泵之外套接有带滤孔的滤网,在螺杆泵的上端设置有开关窗,所述的开关窗是由两个半圆形的弹性片组成的;所述的开关窗穿套在转动轴上,斜置于螺杆泵的上端;螺旋叶片的间距是2-5mm之间,滤孔孔径是0.2-1mm之间。后一专利公开的反应釜在保证温度同一性、反应均匀性上有所提高。但由于现有技术是采用釜体下部或者底部设置出料口进行放料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出料口与出料阀之间有缝隙,在使用中,釜内液体物料会沿此缝隙渗透,严重时可渗漏到釜体外;即使不渗漏到釜体外,也造成了釜内死区,致使物料混合不均。高粘稠物料通过出料口出料时,会留在出料阀内,造成出料阀与釜体以及出料阀各部件粘连在一起,难于拆卸和清洗。另外,还存在出料阀内的物料不能像釜体内那样加热或冷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釜内底部容易造成死区、物料渗漏和出料阀难于拆卸清洗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除死区、保证物料混合反应均匀、不渗漏且易于拆卸和清洗的玻璃反应釜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釜体内无死区、物料不渗漏、拆卸清洗操作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玻璃反应釜装置,包括釜体、釜盖、支架,釜盖位于釜体口上方,位于釜盖上方的电机,位于釜体内的搅拌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搅拌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外壁设置有箍架,箍架与釜体外壁紧密连接,箍架与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箍架转动连接。
所述釜盖与支架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手柄、升降齿轮和升降齿条,升降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升降齿条嵌于支架上。
所述箍架与升降装置由轴套、轴芯和定位锁紧螺杆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箍架与升降装置由轴套、轴芯和蜗轮、蜗杆形成转动连接。
玻璃反应釜装置,包括釜体、釜盖、支架,釜盖位于釜体口上方,与釜体口通过锁紧爪固定,位于釜盖上方的电机,位于釜体内的搅拌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搅拌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与釜盖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釜体外壁设置有固定圈,固定圈与釜体外壁紧密连接,固定圈与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釜盖上设有加料器、压力表、温度计插口、抽气口、冷凝器,所述加料器、压力表、温度计插口、抽气口和冷凝器均与釜体内腔相通。
所述釜盖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9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煤机基座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三聚氰胺设备用碳化硅远红外辐射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