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组合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9693.1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4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阳;胡占超;涂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双鹤药用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8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组合盖。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输液容器所使用的组合盖通常为拉环式,这种拉环式组合盖由外盖、胶垫、内盖组合而成,胶垫夹于外盖与内盖之间,外盖、胶垫和内盖三者之间形成组合的密封层。拉环设置在外盖的顶部,使用该组合盖时,拉开拉环,输液针管即可插入胶垫、内盖到达输液容器中。运输、贮存时拉环的撕裂面易受外力挤压而裂开,同时,使用时拉环易因为牢固强度不够受外力拉伸时而断裂,影响产品质量。另外,胶垫上穿刺孔大小一样,护士加药时不易区分哪个孔已经被使用,往往造成同一个孔多次被用来加药,从而导致胶垫落屑率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启处不易开裂、断裂,同时加药孔和输液孔方便辨认的输液组合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组合盖,包括外盖、内盖和胶垫,所述的外盖和内盖之间形成一个容腔,所述的胶垫设置在容腔内,所述的胶垫上设有供加药针穿刺的加药孔,所述的胶垫上还设有供输液针穿刺的输液孔,所述的外盖端面上设有分别对应加药孔和输液孔的两个通孔,所述的两个通孔上分别设有可掰开的扭柄。
所述的扭柄一端为手持部,另一端设有与通孔周缘相连接的环状凸缘,其连接处设有可掰开的刻槽。
所述的输液孔大于所述的加药孔。
所述的两个扭柄为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开启方便,且开启处不易开裂、断裂;2、加药和输液孔容易辨认,不会导致在同一个孔多次穿刺,使得胶垫穿刺落屑率低;3、提高产品成品率,提高输液质量;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在图1~图2中,1、外盖;2、内盖;3、胶垫;4、加药孔;5、输液孔;6、扭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输液组合盖,包括外盖1、内盖2和胶垫3,外盖1和内盖2之间形成一个容腔,胶垫3设置在容腔内,胶垫3上设有供加药针穿刺的加药孔4,胶垫3上还设有供输液针穿刺的输液孔5,外盖1端面上设有分别对应加药孔4和输液孔5的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分别设有可掰开的扭柄6。
扭柄6一端为手持部,另一端设有与通孔周缘相连接的环状凸缘,其连接处设有可掰开的刻槽。该刻槽为很薄的塑料过渡段构成,用一定的力即可将过渡段掰开,即将扭柄6掰下来。该结构使得外盖1开启方便,且开启处不易开裂、断裂。
输液孔5大于加药孔4。加药孔4对应扭柄6上有英文字母IN标志,输液孔5对应扭柄6上有英文字母OUT标志,方便辨认,不会导致在同一个孔多次穿刺,使得胶垫穿刺落屑率低。
扭柄6边缘为弧形状,方便用手去掰开扭柄6。两个扭柄6为相对设置。分别掰开两个扭柄6后,加药针和输液针管可穿过下面的胶垫3、内盖2,进入输液容器,并进行加药或输液。该组合盖开启方便,且开启处不易开裂、断裂。该组合盖不仅适用于塑料输液瓶,也适用于非PVC输液软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双鹤药用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双鹤药用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9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医治恶性淋巴瘤的制剂及制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