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D刀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9820.8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2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娟;关庆荣;孙银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2 | 分类号: | B23D7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570216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d 刀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D(Polycrystalline diamond,聚晶金刚石)刀具技术,特别涉及一种PCD刀杆。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缸盖的阀座导管孔通常是利用装设有PCD刀片的PCD刀杆来加工。其中,PCD刀杆的结构及排屑能力会明显影响到阀座导管孔的加工质量及加工成本。
参见图1和图2,现有的一种PCD刀杆20包括杆部21以及夹持部22。杆部21的整圈周面为圆柱面;杆部21的前端的开设有一个可供PCD刀片10安装的安装槽23,安装槽23内装设有PCD刀片10、并开设有用于实现对PCD刀片10的刀刃冷却的刀刃冷却孔24;杆部21的后端连接夹持部22,夹持部22可被夹具夹持、以实现对杆部21的固定。
上述的PCD刀杆20的杆部21的整圈周面设置为圆柱面,这主要是为了杆部21在加工时,能够利用其圆柱面在旋转过程持续地支撑在阀座导管孔的孔壁,以便于对杆部21的前端、以及装设于前端安装槽23的PCD刀片10起到稳定的导向支撑作用,从而减小杆部21前端在旋转过程中带动PCD刀片10的刀刃部的跳动,进而确保阀座导管孔的加工质量。
但同时,能够持续支撑在阀座导管孔的孔壁圆柱面,又会由于与孔壁之间的间隙过小而与孔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同时导致与孔壁之间的排屑空间不足,从而容易导致杆部21发生异常断裂。尤其是在杆部21经过2~3次修磨后,发生异常断裂的概率更高。进而,经常发生PCD刀杆20的杆部21异常断裂,就会提高阀座导管孔加工所需的PCD刀杆20数量,这样就会无形中增加了阀座导管孔的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D刀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D刀杆,包括杆部以及夹持部,
所述杆部具有从前端贯穿至后端、并交错地分布在所述杆部的整圈周面的若干条削边面以及在削边面之间形成的轴向导条,削边面以及轴向导条沿着平行于所述杆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杆部还具有开设在前端的一部分周面的PCD刀片安装槽、以及分布在前端的另一部分周面的端部导条,PCD刀片安装槽具有刀刃冷却孔、端部导条沿着环绕所述杆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杆部的后端连接所述夹持部。
优选地,每间隔至少两条削边面即形成有一条轴向导条。
优选地,轴向导条的数量为三条,其中一条轴向导条在PCD刀片的刀刃径向受力方向上与PCD刀片安装槽相对设置、另外两条设置于PCD刀片安装槽两侧。
优选地,至少两条轴向导条旁的削边面上进一步开设有杆部冷却孔。
优选地,杆部冷却孔在削边面上的开口面所在一端向所述杆部的前端倾斜。
优选地,端部导条在开设有杆部冷却孔的削边面的位置处进一步被截断并形成开口。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PCD刀杆的杆部的整圈周面交错地分布有轴向导条以及削边面、而非像现有技术那样使整圈周面呈圆柱面,从而,就能够利用削边面被削边后所让出的空间用于排屑、以增加杆部与孔壁之间的排屑空间,同时能够利用轴向导条来确保形成有削边面的杆部的导向支撑强度;而且,杆部的前端还形成有端部导条,这样,还能够利用端部导条为前端在PCD刀片的刀刃切削加工1~2圈后起到导向支撑作用,从而避免杆部前端由于在削边面的位置处具有凹陷而不足以实现导向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PCD刀杆的侧视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PCD刀杆从其前端面方向看到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的PCD刀杆的立体图;
图4a至图4c为如图3所示PCD刀杆从不同旋转角度看到的侧视图;
图5为图4b中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4b中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3以及图4a至图4c,本实施例中的PCD刀杆30包括杆部31以及夹持部32。
杆部31的前端具有PCD刀片安装槽33,PCD刀片安装槽33开设在杆部31前端的一部分周面,PCD刀片安装槽33内可安装PCD刀片10、并具有刀刃冷却孔34;
杆部31的后端连接夹持部32,夹持部32可被刀体夹持、以实现对杆部31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9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缓冲电子点焊机机头
- 下一篇:用于铣削内腔的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