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前照灯自动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9885.2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唐西娅;游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西娅 |
主分类号: | B61D29/00 | 分类号: | B61D29/00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奇美专利商标事务所 43105 | 代理人: | 肖美哲 |
地址: | 412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前照灯 自动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前照灯自动转向装置,是一种安装于机车前照灯位置上可直接控制现有机车前照灯在机车行驶过程中随轨道弯道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对西部的投资开发,使铁路机车的运力和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西部铁路的现状是:弯道多、线路曲线半径小,山洞多、雨多、雾气重、地质灾害多、行人上道多,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对行车安全构成了潜在的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这些隐患在夜间机车通过弯道时进一步凸显出来,机车在夜间行车时,机车驾驶人员需完全依赖于机车灯光的照明来瞭望,判断路面安全,机车在通过弯道时,灯光是沿线路曲线的切线方向照射的,机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线路很短的部份,若是雨雾天气,有效照明距离更短。国内现普遍使用的JDH-1C型机车前照灯自动转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其采用检测的是位移传感器,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岔道变化会引起前照灯的变化,从而造成变动过于频繁,故障率较高,机车驾驶人员使用不便。为提高机车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实现机车灯光跟随线路曲线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是中外控制界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接控制现有机车前照灯在机车行驶过程中随轨道弯道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的机车前照灯自动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车前照灯自动转向装置,包括头灯总成、 头灯聚光玻璃和头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机车前照灯自动转向装置设有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控制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带头灯聚光玻璃的头灯总成通过头灯支架与转向传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的转向传动机构包括底板、机车连接件、带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器安装架、传动机构支撑件、驱动电机、传动齿轮、驱动齿轮、传动轴承、承载轴承和承载轴;
所述的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分别设置在底板上,该传动齿轮上设置有传动轴承、承载轴承和承载轴,驱动齿轮上设置有承载轴承,底板7上设有注油嘴;所述驱动齿轮通过连接轴与驱动电机转轴相连接并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底板和电器安装架分别设置在传动机构支撑件上,该传动机构支撑件上设置机车连接件;所述电器安装架上设置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电子装置用于控制转向传动机构;
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下方设有防护罩,即防护罩通过防护罩铰链与转向传动机构中的传动机构支撑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直接控制现有机车前照灯在机车行驶过程中随轨道弯道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的装置,通过设计一套可以控制现有机车前照灯在机车行驶过程中能随着轨道的弯道的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现有机车上正在使用的车载轨道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和分配,通过电子(控制)装置对传动机构进行控制,既而通过传动装置来控制机车前照灯根据轨道的左右变化实现同步变化,从而有效的增加机车驾驶人员判断行驶路面的安全距离。同时,利用本装置的功能,同步推广JQD-400-G金属卤化物机车前照灯的应用,以改变原有机车前照灯照射距离短的问题。另外如使用原有机车前照灯,不影响控制系统的使用,所有设计接口尺寸可根据机车型号而改变。
机车前照灯控制信号和传感信号来源于机车上现有的机车监控系统,该系统提供的为机车运行的轨道的所有数据,杜绝了原有同类产品因机车运行过程中的晃动对产品的影响。同时增设故障切除手动回零位装置,在出现故障时,可在本装置的司机室前照灯位置手动切除供给传感器的电源,并通过手动调整齿轮,使前照灯能在原固定状态下工作。通过机械和电器控制同步控制的方法,确保前照灯在机车运行过程中,在没有信号情况下保持锁定状态,不会因为机车的震动和摇晃而晃动。在达到电器控制的基本要求前提下,简化电器控制线路及电器元件,以减少因电器元件故障造成的整体装置的故障,同时把电器控制部份模块化,以确保司乘人员及维修人员能自行更换和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西娅,未经唐西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9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