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体的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0216.7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4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宗钟;刘建忠;江维亮;杨如麟;徐松根;郭清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锁体的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盒状锁的锁闩通常是透过把手、锁组及旋钮来驱动锁闩,使门板开启,然而一般锁组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而锁闩亦具有一锁组安装孔,该锁组安装孔上具有内螺纹,使锁闩安装于门板的侧孔时,同时门板具有一锁组穿设孔以对应锁闩的锁组安装孔,再以锁组穿设门板的锁组穿设孔,而锁组的外螺纹直接螺入该锁闩的锁组安装孔的内螺纹,此时再安装外侧面板,然而一般外侧面板与锁组之间并无啮合,仅依靠锁组的外螺纹与锁闩的锁组安装孔的内螺纹来支承锁组,故锁组无法承受较大的抗拉强度,导致宵小以破坏工具夹住锁组,并强拉锁组,使锁组的外螺纹与锁闩安装孔的内螺纹产生破坏,以致于整体防盗性不佳。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锁体的上述缺陷,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锁体锁组的抗拉强度,有效防止锁组的外螺纹与锁闩安装孔的内螺纹产生破坏的锁体的补强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锁体的补强结构,包括:一锁闩,具有一锁组安装孔;一锁组,可安装于该锁闩的锁组安装孔,该锁组具有至少一卡合部;一补强板,具有至少一卡合部,该补强板的卡合部可卡合于该锁组的卡合部;一第一面板,可局部邻靠于该补强板,该第一面板具有一通孔可套设于该锁组。
进一步,该第一面板具有一底板,该补强板具有一板面,该第一面板的底板与该补强板的板面相邻靠。
进一步,该第一面板具有一上板,该补强板具有一唇边,该第一面板的上板与该补强板的唇边相邻靠。
进一步,该第一面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承螺母,该补强板具有一通孔,该补强板的通孔可套设于该第一面板的第一支承螺母。
进一步,该第一面板具有两隔开设置的侧板,该补强板具有两隔开设置的侧板,该第一面板的两侧板分别与该补强板的两侧板相邻靠。
进一步,包括:一门板,具有一锁闩安装孔与一锁组穿设孔,该锁闩安装孔可安装该锁闩,该锁组穿设孔可供该锁组的穿设,而安装于该锁闩上,使该补强板位于该第一面板与该门板之间。
进一步,该第一面板具有至少一第二支承螺母;一扭力回复机构,可安装于该第二支承螺母上;一固定板,可覆盖于该扭力回复机构,该固定板具有至少一孔,该孔可套设于该第二支承螺母。
进一步,该固定板具有两支撑部,该扭力回复机构具有四个侧边,其中该扭力回复机构的两侧边分别邻靠于该第一面板的两侧板,该扭力回复机构的另两侧边分别邻靠于该两支撑部。
进一步,该固定板具有至少一通孔可套设于该第一面板的另一第一支承螺母。
进一步,该门板,具有一传动杆穿设孔,该固定板具有至少一弧状凸部,该弧状凸部可容置于该传动杆穿设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将安装于锁闩与门板上的锁组安装一补强板以邻靠于第一面板与门板之间,以增加该锁组的抗拉强度,可以有效保护锁组的外螺纹与锁闩安装孔的内螺纹的配合,防盗效果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锁闩安装于门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门板与安装于门板上的锁闩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固定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锁闩与门板组合后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 锁闩 11 锁组安装孔
111 内螺纹 2 第一锁体
21 第一面板 211 底板
212 侧板 213 上板
214 通孔 215 第一支承螺母
216 第二支承螺母 217 下板
22 锁组 221 卡合部
222 外螺纹 23 补强板
231 板面 232 侧板
233 通孔 234 唇边
235 卡合部 236 篓空部
24 固定板 241 支撑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0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隔爆兼本安型计算机
- 下一篇: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生产线自动传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