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1798.0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0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韩睿;林伟;李磊;闵凡唐;马伯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蓝翔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30 | 分类号: | E02F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7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掘 装载 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挖掘装载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挖掘装载机在井下工作时,当放过炮以后,该装载机必然会遇到不规则的大块岩石及在放炮过程中通道周边不规则的岩石,需要用破碎装置将这些大块岩石及不规则岩石破碎,传统的方式是将挖斗从挖掘装置上拆卸下来,然后将一破碎器安装上去进行工作,结合图1所示,现有矿用挖掘装载机的挖掘装置包括大臂座1’、大臂2’、大臂油缸3’、小臂4’、小臂油缸5’、挖斗6’及挖斗油缸7’,大臂座1’的前端通过销轴与大臂2’的后端铰接,大臂2’的前端通过销轴与小臂4’的上端铰接,小臂油缸5’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大臂2’的后端和小臂4’的上端铰接,大臂油缸3’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大臂座1’的前端和大臂2’的第三端铰接,挖斗油缸7’的两端分别与小臂4’的上端及挖斗6’的上端铰接,挖斗6’的上端与小臂4’的下端铰接,使用时,将一破碎器替换掉挖斗安装在挖掘装置上,通过大臂油缸的伸缩使大臂实现上下运动;小臂通过小臂油缸的伸缩实现上下运动,挖斗油缸的伸缩使破碎器动作,从而完成破碎器在不同角度的动作,但是现有的破碎方式需要拆卸下挖斗再安装破碎器,这样增加了劳动工序,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其可以随时对大块岩石及不规则岩石进行破碎,无需拆卸及安装过程,其提高了挖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器和前端与挖斗连接的小臂,其中还包括两个形状对称的第一连接杆、两个形状对称的第二连接杆和一液压油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所述小臂左右两侧的前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所述破碎器左右两侧的前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所述小臂左右两侧的后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所述破碎器左右两侧的后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液压油缸的后端与所述小臂的后端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前端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部铰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通过将破碎器安装于小臂上方,通过第一、二连接杆、破碎器及小臂组成四连杆机构,通过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向前或向后运动,两个第二连接杆在两个第一连接杆的带动下向前或向后运动,这样当挖斗弯曲至小臂下面时,破碎器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驱动,对大块岩石及不规则岩石进行破碎,其无需拆卸挖斗及安装破碎器过程,随时可以使用破碎器破碎岩石,提高了挖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矿用挖掘装载机的挖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矿用挖掘装载机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器1,两个形状对称的第一连接杆2、两个形状对称的第二连接杆3和一液压油缸4,两个第一连接杆2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小臂5左右两侧的前部,两个第一连接杆2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破碎器1左右两侧的前部,两个第二连接杆3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小臂5左右两侧的后部,两个第二连接杆3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对称安装于破碎器1左右两侧的后部,两个第一连接杆2平行于两个第二连接杆3,液压油缸4的后端通过销轴与小臂5的后端连接,液压油缸4的前端通过销轴与两个第一连接杆2的上部铰接。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破碎装置在挖掘装置的带动下实现上下运动,通过液压油缸4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2向前或向后运动,两个第二连接杆3在两个第一连接杆2的带动下向前或向后运动,这样当挖斗6弯曲至小臂5下面时,破碎器1在液压油缸4的作用下驱动,对大块岩石及不规则岩石进行破碎,其无需拆卸挖斗6及安装破碎器1过程,随时可以使用破碎器1破碎岩石,提高了挖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蓝翔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蓝翔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17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