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缆式加力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1827.3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1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明;许澍;宋光文;陈晓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昌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4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缆式 加力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缆式加力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对汽车前、后盖铰链总成横向刚度进行试验的加力装置。
背景技术
横向刚度试验:为了考验轿车的发动机罩铰链总成及行李厢盖铰链总成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下受侧向(Y向)规定载荷时,铰链是否具备足够的横向刚度,以及铰链本身的弹性变形量和塑性变形量能否满足规定要求的一项试验。
以往试验方法是由试验人员通过管形测力计进行加载。试验时测力计一端悬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方向拉动测力计,当力达到要求时作力保持状态,同时读取位移传感器获得的数值(弹性变形量);释放力后再次读取位移传感器获得的数值(塑性变形量)。
上述试验方法的缺点是:手工加载速度不均匀,当速度过快时会给铰链带来冲击,影响最终测试数据的有效性;
当力需要保持时,稳定性较差,在规定保持时间内力值的波动明显,直接对所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手工加载在长期试验中施加载荷速度不均匀、载荷保持不稳定、难以实施大载荷以及难以快速有效地释放载荷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卷缆式加力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缆式加力试验装置,包括模拟框架、左铰链、右铰链和卷缆器,左铰链和右铰链与模拟框架固定连接后安装在试验台上,模拟框架一侧固定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通过钢缆与卷缆器连接,卷缆器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由微机控制其速度,模拟框架另一侧固定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传输信号给微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伺服电机带动卷缆机构匀速转动,可以实施大载荷,消除了试验中可能给铰链带来不必要的冲击,保证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在力保持阶段,其稳定性远远优于手工操作,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卷缆式加力试验装置,包括模拟框架1、左铰链3、右铰链4和卷缆器6,左铰链3和右铰链4与模拟框架1固定连接后安装在试验台上,模拟框架1一侧固定有力传感器8,力传感器8通过钢缆7与卷缆器6连接,卷缆器6由伺服电机5驱动,伺服电机5由微机控制其速度,模拟框架1另一侧固定有位移传感器2,位移传感器2传输信号给微机。
本实用新型的卷缆装置加载是由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带动卷缆器转动进而拉紧直径5mm的钢缆实现施加载荷的目的。试验时,钢缆与台架之间由力传感器进行连接,固定在指定位置上,确定合适的试验速度后启动力加载程序,此时伺服电机开始运动并带动卷缆器收紧钢缆,力传感器同时开始工作,当力传感器采集到符合要求的力值时伺服电机停止运动从而进入力保持阶段,观察并记录位移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弹性变形量),记录完成后控制伺服电机反向带动卷缆器,快速将载荷完全释放,再次读取位移传感器获得的数值(塑性变形量)。试验完成。
如:上海大众NMS(新帕萨特)前盖铰链的横向刚度试验,要求加载力按每50N逐渐递增直至200N,并测量每阶段铰链横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量和塑性变形量。采用手工加载进行试验时,尤其是在力保持阶段由于稳定性差,致使同一阶段的不同组别数据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在采用了卷缆加力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后,力保持阶段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不同组别在试验时同一阶段数据之间的差异可以降低到0.05mm之内,为评价铰链的功能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昌汽配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昌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1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开关盒冲孔强度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落锤拉伸冲击试验的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