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2280.9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常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实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密实度与承载力测试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建筑物地基碎石或砂土垫层、路面垫层、路堤填土等密实度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地基碎石或砂土垫层、路面垫层和路堤填土等填土工程施工中,土体的密实度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土体密实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地基承载力才能满足要求,变形量才能控制在某个范围内。目前对于地基密实度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环刀法、加州承载比法(CBR)和普氏贯入仪法(PPT),对于环刀法和CBR法,需要将土体从原位取出,放入环刀或CBR试验盒内量测,取土过程难免对土体产生扰动,使得结果有偏差;PPT法需要借助普氏贯入仪才能实现,该法对于密实度较大的填土时,有时贯入较难,遇粗粒土时此法将不适用,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开发一种检测时无土体扰动、结构简和操作简便的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时无土体扰动、制造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的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包括长度相等的套管和触探杆,该触探杆以间隙配合的方式穿设在该套管中,该触探杆的底端具有锥形的触探头,其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支座,该支座上开有穿孔,所述套管的底部穿设在该穿孔中且所述套管的底端与该支座的下表面相平齐,所述套管与该支座以相互垂直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触探杆为长度为1.25m,直径为20mm的钢筋,在所述触探杆由上至下的0.7m长度处标有刻度标记。
所述触探头的锥角为60度。
所述套管为有机玻璃管,长度为1.25m,内径为25mm,壁厚为3m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检测时,支座水平放置在要测试的土体表面上,套管垂直于土体表面,触探杆竖直放入到套管中,具体操作时,将触探杆提起,并提升至0.7m的标记处,使得0.7m刻度处与套管顶端平齐,此时触探杆的底部距地面0.7m,保持竖直,然后使其自由落体,下落后贯入所测试的土体中,测量触探杆的贯入深度,根据不同种类土体的贯入深度与密实度的经验关系式换算为土体密实度;因此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环刀法、CBR法的取样扰动和PPT法价格昂贵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的效果,为土体密实度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二、套管长度为1.25m,检测时,触探杆提升至0.7m的标记处自由落体后,只需测量触探杆的顶端和套管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即可测得触探杆的贯入深度,其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土体密实度检测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
触探杆 1 触探头 11
套管 2 支座 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土体密实度测试装置,包括触探杆1、套管2和支座3。
触探杆1采用长度为1.25m,直径为20mm的钢筋,触探杆1的底部具有锥形的触探头11,触探头11的锥角为60度;套管2为有机玻璃管,长度同钢筋相同,也为1.25m,内径为25mm,壁厚为3mm,在触探杆1由上至下的0.7m长度处标有刻度标记,套管2起到保持触探杆1在下落过程中始终竖直的作用;支座3为圆形钢板,其圆心处设有穿孔,套管2的底部穿设在该穿孔中并与支座3相互垂直固定在一起,且套管2的底端与支座3的下表面相平齐。
检测时,将支座3水平放置在要测试的土体表面上,套管2垂直于土体表面,将触探杆1竖直放入到套管2中,并提升至0.7m上述标记处,保持竖直,然后放手使其自由落体,下落后贯入所测试的土体中,测量触探杆1的顶端与套管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即为触探杆1的贯入深度,根据不同种类土体的贯入深度与密实度的经验关系式换算为土体密实度。
其中,粉土、中粗砾砂和碎石土中的标准贯入深度与密实度分别为:
粉土:λ=-5.2z+162;
中粗砾砂:λ=-8.9z+156;
碎石土:λ=-8.8z+125;
式中:λ为土体密实度(%),z为贯入深度(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风扇
- 下一篇:桶装方便面输送带的自动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