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防冲刷护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2444.8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4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军;戴显荣;项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冲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绿化的、柔性防冲刷护面系统,能广泛应用于河道边坡和墩台基础的冲刷防护。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交通、园林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涉及大量的沿河边坡和墩台基础的冲刷防护技术问题。在可持续发展、安全、环保、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一种可绿化的、柔性防冲刷护面系统及其实施方法将越来越受工程各界所青睐。
在冲刷严重的河道中,传统混凝土、浆砌块片石等圬工砌体支挡结构得到大量的应用。由于河道冲刷深度大,墩台基础或挡墙基础埋深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往往需要埋置于设计冲刷线以下1m,工程防护为之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而且尽管如此,每年洪峰到来时,部分江河的墩台基础和河岸边坡依然经常出现各种险情,严重时造成桥梁坍塌、岸堤边坡水毁,冲刷防护措施尤为关键。
如何使沿河挡墙或墩台基础更牢固、安全,如何使河道冲刷的防护措施更加经济且施工便利,如何使防护措施既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又能实现可绿化功能,这是目前适应工程安全与环保目标的重要前提。根据CNKI检索结果,目前有关河道冲刷防护技术依然十分局限,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经查询,目前常见的河道防冲刷技术主要包括深埋基础的护脚墙或挡墙、抛填大块石、桩基础、树根桩+坡面硬化防护、叠排石笼技术等等。
200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路青、杨志法、祝介旺等提出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层状网式钢筋石笼挡墙”(发明专利号:02159704.9),该技术既具有良好的防冲刷功能,又具有良好的可绿化功能。但是,钢筋石笼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镀锌钢筋石笼技术根据我国国情,成本费用相当昂贵。而且,石笼挡墙的防冲刷使用安全依然取决于其埋置深度,若其基础埋置深度不足,墙趾地基受冲刷后,挡墙依然 易发生倾覆等现象。
1993年10月09日,台湾工程师林剑都提出一种用于防止水土流失的连接式护坡块,其具有一块体,在块体的前、后端贯穿开设有水平孔,藉由杆体穿过两块体的相邻前、后端的水平孔,可使两块体呈串联组装,在块体的中央设有植草孔或消波孔,以及在块体的左、右两侧边设有水平连接孔,并在两块体的相邻的水平连接孔中穿置有连接元件,使得两块体呈并联组装;藉由适当块数的块体相串、并联组装,可构成一面积适当、结构强度好的护坡块。但由于单元砌块之间横向连接过于刚性,咬合构件易折断或破损,不适合用于坡面不平整且冲刷严重的区域。
1995年08月01日,台湾工程师洪传宗提出一种“护坡合力砖”(申请号:95108729.0),其为一矩形的合力砖,在相邻二侧向外延伸且具锥度的凸块,并在另二侧边形成向内凹入的凹槽,其中凹槽形成对应凸块的锥度,使合力砖的四侧边具有可与其他合力砖配合的凸块及凹槽,各合力砖设置在河、海堤岸上互相嵌合构成一平面上,其上表面形成一开槽,在开槽的适当位置形成一锥体,增加临水面摩擦力以消减水流及波浪的能量,而开槽及锥体之间形成适当的空隙,供攀爬者踩踏。
2001年10月26日,韩国工程师李槿禧和李炳武提出了一种“用砌块垫层构建桥梁冲刷保护结构和河床稳定结构的方法”(申请号:01823739.8),该方法构建由连锁在一起的多个单元砌块组成的大量砌块垫层结构,并围绕水下结构的基础部分在河床上面铺设单层或多层的所述砌块垫层结构。可以对桥墩上下游区域中的下行流增加阻力;由于砌块垫层发生弯曲,使得可以防止河床的底面被水流局部冲刷;并且由于在涨水状态和通常状态之间的几次反复交替之后,沙和碎石填满了单元砌块之间的空间,使砌块垫层变得稳固,进而稳定了河床的底面。该发明所述砌块大体为矩形,单元砌块主体上下表面凸起部分和邻接砌块的凹槽部分相互对应,单元砌块四周侧面均预埋了连锁构件,并用锁件两两相互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