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加热圈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2865.0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0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子贺 |
主分类号: | B29C45/74 | 分类号: | B29C4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加工行业中加热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加热的加热圈。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各行各业中,是最为常用的产品之一。塑料制品通常采用注塑技术制造和生产。注塑设备在加热原料时需要采用加热圈对注塑机料筒进行加热,传统加热圈是采用电阻丝绕制的,云母板绝缘与导热,内、外双面发热;其内紧贴料筒部分把热传导至料筒上,而外面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既造成电能损失浪费,又造成工作环境温度升高,使企业不得不使用其它的设备来降低车间温度;其次、由于电阻丝过交流电时产生感抗,会使一部分电能作为无用功率损失掉,因此耗能高、加热效率低、不环保;另外,传统加热圈的两半外壳采用螺丝固定,安装和拆卸都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合理、更为节能的加热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加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保温层和发热丝,上盖和下盖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保温层设置在上盖和下盖的空腔内;上盖和下盖合在一起构成整个加热圈的外壳,该加热圈的内部为由上盖和下盖的内侧壁围绕成的一空腔,发热丝安装在该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半圆柱形结构,上盖和下盖的内侧壁围绕 成的空腔为圆柱形结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或酚醛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设置有6-18根。
进一步地,上盖和下盖的一侧接缝通过插销连接成可旋转的结构,另一侧接缝通过弹簧式搭扣锁紧固定,搭扣焊接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合金材料做为发热丝,发热丝通电时只产生热辐射传导,热量通过率达99%以上,加热时温度高达900℃,升温比传统电热圈更快,温控更容易,不会产生谐波,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对电力系统不产生影响;外层是由常温导热系数w/(m.k)不到0.04的隔热保温材料组成,把注塑机料筒需加热的部分包裹在里面,将加热圈产生的热量保存在里面不扩散出来,不但达到了注塑机节能效果35-70%,不会导致工作环境的温度升高,节约了车间内的通风散热成本,达到多方面的节能效果;且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采用专用的双弹簧搭扣固定,搭扣本身就连焊在电热圈上,安装时间比传统电热圈节省一半时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图。
图中,1为上盖,2为下盖,3为保温层,4为发热丝,5为插销,6为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节能加热圈,包括上盖1、下盖2、保温层和发热丝4,上盖1和下盖2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保温层设置在上盖 1和下盖2的空腔内;上盖1和下盖2合在一起构成整个加热圈的外壳,该加热圈的内部为由上盖1和下盖2的内侧壁围绕成的一空腔,发热丝4安装在该空腔内。
上盖1和下盖2均为半圆柱形结构,上盖1和下盖2的内侧壁围绕成的空腔为圆柱形结构空腔。
保温层3为保温棉,当然也可以是酚醛树脂。
发热丝4设置有12根,当然也可以是6-18根。
上盖1和下盖2的一侧接缝通过插销5连接成可旋转的结构,另一侧接缝通过弹簧式搭扣6锁紧固定,搭扣6焊接在外壳上。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申请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子贺,未经李子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长度的铅笔
- 下一篇:注塑模具辅助斜顶块脱扣的挡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