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4010.1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董德福;李萌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M卡槽设置有8个触点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SIM卡槽一般设置有6个触点,与SIM卡上的6个触点匹配连接,完成正常的使用,但SIM卡上一般是设置有8个触点,其中2个触点空置不加以利用。
还有,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网上购物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如何创设一种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网上费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可通过SIM卡槽设置的8个触点与SIM卡上的8个触点连接,移动终端可读取出用户用户身份认证芯片上的加密信息,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移动付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SIM卡槽包括8个触点,与SIM卡上的8个触点匹配连接,所述SIM卡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芯片,所述用户身份认证芯片由所述SIM卡上空置的2个触点组成,并且所述用户身份认证芯片存储有用户身份的不同加密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可通过SIM卡槽设置的8个触点与SIM卡上的8个触点连接,移动终端可读取出用户用户身份认证芯片上的加密信息,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移动付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与SIM卡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终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与SIM卡连接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的SIM卡槽包括8个触点,与SIM卡1上的8个触点匹配连接,SIM卡1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芯片11,用户身份认证芯片11由所述SIM卡上空置的2个触点组成,并且用户身份认证芯片11存储有用户身份的不同加密信息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为手机,并且用户身份认证芯片11封装于SIM卡1,本实用新型可为移动用户提供移动付费,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银行将移动用户的储蓄卡与用户身份认证芯片11绑定,并将网上银行短信确认信息与SIM卡1绑定,当移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在产生移动付费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内置软件进入网上银行的界面,移动终端通过SIM卡槽与SIM卡连接后,可读取出用户身份认证芯片11上的加密信息并进行身份认证,此时,若身份认证成功,则移动终端利用内置软件可进入网上银行的付费界面,待移动用户输入储蓄卡的取款密码后,网上银行会向SIM卡发送短信确认码信息,移动用户根据移动终端确认码完成移动付费。若身份认证失败,则返回网上银行的付费界面,不能进行任何下一步操作。
归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通过SIM卡槽设置的8个触点与SIM卡上的8个触点连接,移动终端可读取出用户用户身份认证芯片上的加密信息,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移动付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4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