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相四线断线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4068.6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珏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珏莹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2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断线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防盗报警装置,具体是一种三相四线断线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对防范盗割380V的三相四线电源线的报警装置,电路比较复杂,所用电子器件比较,故制造成本较高,另外在实际实用中报警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成本低并且报警效果好的三相四线断线报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相四线断线报警装置,包括降压整流滤波模块和报警器,所述降压整流滤波模块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与三相四线电源中的两线连接,另一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与另外两线连接,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各设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分别连接阻值相同的电阻R1和电阻R2;两个正极输出端连在一起后再接可控硅的阳极,两个负极输出端分别连接阻值相同的电阻R3和电阻R4,再连接在一起后与可控硅的栅极连接;两个负极还要分别连接两个整流管的阴极,两个整流管的阳极接在一起后与报警器的接线端连接,报警器的另一接线端连接可控硅的阴极;所述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的电压相同。
所述报警器的负极与备用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备用蓄电池的正极与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备用蓄电池的电压小于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的电压。
所述报警器为马达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少了电子器件,从而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并且报警效果非常好;由于工作电路的工作电源是由三相四线电源提供,并设了备用蓄电池,使设备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中:1、降压整流滤波模块; 2、报警器; 3、正极输出端;4、负极输出端;5、可控硅;6、整流管;7、备用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三相四线断线报警装置,包括降压整流滤波模块1和报警器2,所述降压整流滤波模块1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与三相四线电源中的两线连接,另一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与另外两线连接,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各设有正极输出端3和负极输出端4,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1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分别连接阻值相同的电阻R1和电阻R2;两个正极输出端连在一起后再接可控硅5的阳极,两个负极输出端分别连接阻值相同的电阻R3和电阻R4,再连接在一起后与可控硅5的栅极连接;两个负极还要分别连接两个整流管6的阴极,两个整流管6的阳极接在一起后与报警器2的接线端连接,报警器2的另一接线端连接可控硅5的阴极;所述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1的正极输出端的电压相同。
所述报警器2的负极与备用蓄电池7的负极连接,备用蓄电池7的正极与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3连接;所述备用蓄电池7的电压小于两个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3的电压。所述报警器2为马达报警器。
工作原理:将三相四线的线路分为两组,当第一组的电压等于第二组电压时,Q与Q1之间没有电压差,但是,如果第一组或第二组没电、不相等时;Q与Q1之间就有了电压差了,当第一组没电时,第二组供电的电压就会通过R1、R3、R4流入负极,第二组没电时,第一组供电流通过R2、R4、R3流向负极,故R3、R4之间的Q点对Q1点无论那组没电,Q点都是显正电位,电流流向可控硅的栅极G、通过阴极——报警器——整流管——负极,从而触发了可控硅,大电流正极通过可控硅流入报警器,通过整流管流向负极,报警器启动,实现了断线报警的工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珏莹,未经李珏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40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