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合一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4842.3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冬梅;刘竹瑞;张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2 | 分类号: | H01R27/02;H01R13/46;H01R13/502;H01R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合一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生产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减小手机组装空间和缩短SMT加工周期的集SIM卡连接器和手机电池连接器合为一体的二合一连接器。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人们随时携带的通信工具,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轻便化、小型化、超薄化已经成为现有手机的发展方向。现有的手机中,手机电池连接器和SIM卡连接器都是独立分离的,如此则不利于进一步的缩小手机的组装空间,且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手机电池连接器要进行SMT加工,而SIM卡连接器也要进行SMT加工,且两个加工工序是分开的,不能统一编程进行,甚至可能要在两部SMT贴片机上分开进行,这样SMT周期的时间也长。因此,如果有一种复式连接器装设于手机上,如此不但能够大大的缩小手机的组装空间还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SMT进行统一编程实现,极大的缩短SMT的周期。
因此极需一种能够减小手机组装空间和缩短SMT加工周期的集SIM卡连接器和手机电池连接器和为一体的二合一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手机组装空间和缩短SMT加工周期的集SIM卡连接器和手机电池连接器和为一体的二合一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二合一连接器,装设于手机上用于同时和SIM卡及手机电池连接,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用于和SIM卡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若干用于和手机电池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呈水平放置的第一端子固定座及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垂直连接的第二端子固定座,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及第二端子固定座分别开设有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与第二端子固定座呈一体成型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与第二端子固定座连接的连接处两侧均预留有侧板。
较佳地,还包括SIM卡固定架,所述SIM卡固定架包括连接部及压合部,所述连接部枢接于所述侧板上,使所述SIM卡固定架可转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对SIM卡进行压合固定或远离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
较佳地,所述侧板朝所述第二端子固定座方向凸设有凸块,且SIM卡置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接触时,SIM卡的上端面与所述凸块的上端面齐平,所述SIM卡固定架一端弯折成所述连接部,另一端弯折成锁定部,所述连接部、压合部及锁定部一起将所述第二端子固定座包覆,且所述压合部将SIM卡进行压合固定。
较佳地,所述连接部及锁定部上均设置有卡口,对应所述卡口,所述凸块及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的侧端面均设置有卡块,通过所述卡块和卡口配合将所述SIM卡固定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二合一连接器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呈水平放置的第一端子固定座及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垂直连接的第二端子固定座,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座及第二端子固定座分别开设有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即是和SIM卡连接的导电端子,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即是和手机电池连接的导电端子,因此本实用新型二合一连接器装设于手机上因此能够减小手机组装空间和缩短SMT加工周期。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合一连接器装上SIM卡和电池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二合一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二合一连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4为图2所示二合一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二合一连接器 100
SIM卡 1 手机电池 2
绝缘本体 10 第一端子固定座 11
第二端子固定座 12 第一端子槽 13
第二端子槽 14 卡块 15
第一导电端子 20 第二导电端子 30
侧板 40 凸块 41
SIM卡固定架 50 连接部 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4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模拟肿瘤超声造影的仿体模型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教学实训设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