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充调节静刚度和辅助气室减冲的复合空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5173.1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洁 |
主分类号: | F16F9/04 | 分类号: | F16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调节 刚度 辅助 气室减冲 复合 空气 弹簧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被动式空气悬架的空气弹簧,它的静刚度由填充物调节,在行车时碰到路面凸块时还能自动降低其动刚度,减少凸块对车身的冲击。这种空气弹簧尤其适应于载客大巴,城市公交大巴,也适应于货运大卡车和轨道交通车辆,及特种车辆的被动式空气悬架系统和油气悬架系统。
二、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减轻车辆对道路和货物的损坏,发达国家在其运载车辆的悬架系统中广泛地采用了空气弹簧。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广和强制性采用空气弹簧。在不断发展的空气弹簧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特性,以利其更适用于车辆载荷的变化,人们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在目前普遍使用的被动式空气悬架系统中,由于空气弹簧的抗侧倾刚度较低,导致了车辆在运行中侧摆现象比较严重,常使乘员和驾驶员产生晕眩和不适,严重地影响乘员的舒适性和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空气弹簧的静刚度无法根据整车的参数合理匹配和个性化调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研发出一种低成本,简单可靠、能对被动式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静刚度进行合理匹配和个性化调节,提高车辆抗侧倾能力,减少车辆侧摆;在行车时碰到路面凸块时还能自动减小其动刚度,减少凸块对车身的冲击的复合空气弹簧。
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这种填充调节静刚度和辅助气室减冲的复合空气弹簧,由气囊1、上安装板2、下安装板3、辅助气室4、单向阀5和填充物6组合而成。辅助气室4安装在上安装板2的内平面上,并在其安装面上留有少许缝隙,以便泄除辅助气室4内的残余压力;也可在辅助气室4的壁体上开一个直径很小的孔来泄除辅助气室4内的残余压力;单向阀5安装在辅助气室4的外底平面上,通过辅助气室4底平面上的小孔与单向阀5的弹簧腔连通;单向阀5也可安装在辅助气室4侧面的外壁上,通过辅助气室4侧壁上的小孔与单向阀5的弹簧腔连通;还可将单向阀5安装在辅助气室4的内侧面的内壁上,单向阀5的进气口通过辅助气室4侧壁上的小孔与气囊1连通,单向阀5的弹簧腔通过其阀体上的孔与辅助气室4连通;本发明的静刚度调节方法是:在上安装板2装配前,填入事先经计算或实验确定体积的填充物6,填充物6可以是散装颗粒物,块状物及粘度很大的可流动物质;气囊1内填充物6的存在减少了气囊1内容纳气体的等量容积,从而调高了空气弹簧的静刚度。空气弹簧静刚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车身在行进时的侧摆,提高车身的动态稳定性。反之,从气囊1内取出部分已投入的填充物6,就相当增加了气囊1内容纳气体的等量容积;从而达到了调低空气弹簧静刚度的目的,满足车辆对空气弹簧静刚度的合理匹配。当车轮碰到路面凸块,给车轮一个阶跃冲击,必然会引发气囊1内的气压产生阶跃,该阶跃压力与辅助气室4内气压形成的压差会打开单向阀5,迅速连通气囊1和辅助气室4,增大了气囊1内的有效气体容积,降低空气弹簧的动刚度,减少路面凸块对车身的冲击,提高乘员的舒适性车辆的平顺性。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性能可靠,是一种能有效地对空气弹簧静刚度进行合理匹配和个性化调节的复合式空气弹簧。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气囊1的上安装板2装配前,填入事先经计算或实验确定体积的填充物6;气囊1内填充物6的存在减少了气囊1内容纳气体的等量容积,从而调高了空气弹簧的静刚度。反之,从气囊1内取出部分已投入的填充物6,就相当增加了气囊1内容纳气体的等量容积;从而达到了调低空气弹簧静刚度的目的。当车轮碰到路面凸块,给车轮一个阶跃冲击,必然会引发气囊1内的气压产生阶跃,该阶跃压力与辅助气室4内气压形成的压差会打开单向阀5,迅速连通气囊1和辅助气室4,增大了气囊1内的有效气体容积,降低空气弹簧的动刚度,减少路面凸块对车身的冲击,提高乘员的舒适性,和车辆的平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洁,未经杨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5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