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闭合式带刻度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5182.0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蒋运兰;杨慧;陶莲德;胡燕;王艳桥;曾婧;郭秋月;冯玉;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闭合 刻度 吸痰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痰管,属于医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危重病人的救治中,为了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
现有的吸痰管,为一软管,该管的头部和头端侧壁带有吸痰孔,尾端连接负压吸引器,其上侧壁有一个通气孔和塞子,通过塞子的密封与打开控制负压。这种吸痰管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便于操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控制负压的方式不便于操作,而且在吸痰过程中,痰液容易外泄,造成交叉感染。二、吸痰管壁上无刻度,使用时不易控制插入的深度。三、吸痰孔少,对于粘稠的痰液,吸痰效果差。四、在连接和分开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时,手容易打滑,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吸痰管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新型吸痰管,能够避免交叉感染,操作方便精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闭合式带刻度吸痰管,它包括管体、负压吸引器接口、负压调节器、吸痰孔,管体的尾端连接有负压吸引器接口,管体的头部设有吸痰孔,在管体的头部与尾端之间还设有负压调节器。
进一步地,在靠近管体头部的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吸痰孔;如有多个吸痰孔,可以分布在不同平面,以方便对吸痰管周围各个方向痰液的吸出。
更进一步地,管体上设有刻度。
更进一步地,负压吸引器接口的开口处或开口处的附近设有凸起部。
吸痰管长度为50cm,以管体的头部为起点设有25cm的均匀刻度。
现有的吸痰管通过侧壁塞子的密封与打开控制负压,不便于操作,而且在吸痰过程中,痰液容易外泄,造成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输液管上的流速调节器作为负压调节器,取消侧壁气孔与塞子,方便控制负压,同时避免了交叉感染。
现有的吸痰管管壁上无刻度,使用时不易控制插入的深度。本实用新型中,管壁上还标记有刻度,可以根据吸痰管上的刻度标记,有助于了解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和位置,吸净痰液。
现有的吸痰管吸痰孔少,对于粘稠的痰液,吸痰效果差。本实用新型中,在靠近管体头部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吸痰孔,增强吸痰效果。
现有的吸痰管在连接和分开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时,手容易打滑,操作不便。本实用新型中,在负压吸引器接口的附近还设有凸起部,方便连接和分开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
该实用新型方便调节吸痰负压,能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可以随时检测吸痰管的插入深度,而且多个吸痰孔增强吸痰效果,以及方便连接和分开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操作更方便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体、2-负压吸引器接口、3-负压调节器、4-吸痰孔、5-吸痰孔、6-刻度、7-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闭合式带刻度吸痰管,它包括管体1、负压吸引器接口2、负压调节器3、吸痰孔4,管体1的尾端连接有负压吸引器接口2,管体1的头部设有吸痰孔4,在管体1的头部与尾端之间还设有负压调节器3。在靠近管体1头部的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吸痰孔5。管体1上设有刻度6。负压吸引器接口2的开口处或开口处的附近设有凸起部7。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管体1的头部伸入指定位置,尾端的负压吸引器接口2与负压吸引器相连接,启动负压吸引器后,则将痰液吸出;其间,可以通过负压调节器3来调节负压,操作方便,避免了交叉感染,负压调节器3选用常用输液管中的流速调节器;尾端设计凸起部7,方便连接和分开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根据吸痰管上的刻度6,有助于了解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和位置,吸净痰液;多个吸痰孔5增强吸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5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