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高压低压有载调压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5631.1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9/04 | 分类号: | H01F29/04;H01F27/28;H01H1/5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7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低压 调压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高压低压有载调压变压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力变压器是由低压线圈和一个高压线圈组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用电方式和供电线路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希望进线电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供电,以往的电力变压器只能处理一种电压等级的线路,如果要输入两种电压等级的线路就需要两种电力变压器来实现,这使得人们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且成本也高,而且北美电力用户不同于国内电力用户的要求,他们习惯于在电力变压器的低压侧采用有载调压方式来调节线路电压的波动,由于低压电流一般都比较大,在开关额定电流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按常规变压器直接加调压线圈的方式,但一般情况下,开关电流与低压额定电流难以匹配,所以需特殊考虑调压方式。在国外的通常设计方法是采用MR公司生产的大电流电抗开关、内置电抗器和串联调压变压器的方式加以实现低压有载调压,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MR电抗开关昂贵,而且需为开关设计专用的电抗器。
为了在不同时间段可以使用不同等级的电压,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变压器[专利号:ZL200920040275.2],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油箱箱体内装有铁芯,铁芯外围绕制有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油箱箱体上面装有低压套管、高压套管、分接开关和串并联转换开关;其高压线圈由上10KV线圈和下10KV线圈构成,上10KV线圈中有上10KV线圈分接线的引出端线7、6、5、4、3、2引出,下10KV线圈中有下10KV线圈分接线的引出端线7’、6’、5’、4’、3’、2’引出;上10KV线圈和下10KV线圈引出的各分接线均与分接开关相连接,上10KV线圈的头端引出线A、B、C和下10KV线圈的尾端引出线A’、B’、C’均与串并联转换开关相连接,上10KV线圈的分接线的引出端线7和下10KV线圈的分接线的引出端线7’也与串并联转换开关相连接。
同时,由于低压侧的匝数相对较少,为了满足调压时电压的精度,调压线圈的设计比较困难。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低压侧有载调压变压器[申请号:CN200810022105.1],它是一种能降低变压器调压线圈的绝缘水平、减少通过电抗式开关的电流及比较容易地设置满足电压精度的分接匝数。它由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组成的主变压器、调压线圈、电抗式开关、电抗器和由并联线圈及串联线圈组成的调压变压器构成;在主变压器低压线圈与铁芯之间设置一只调压线圈,该调压线圈套装在主变压器的铁芯上;调压线圈按两档分接设置分级段;调压线圈设置有10个分接抽头,该10个分接抽头均分别与电抗式开关的触头相连接;调压变压器的一次侧并联线圈与主变压器的调压线圈并联连接;调压变压器的二次侧串联线圈与主变压器的低压线圈串接连接,但是该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上述这两种变压器是一种配电变压器,其低压有载调压变压器由于其开关电流与低压额定电流难以匹配,在设计上需要大电流电抗开关、内置电抗器和串联调压变压器的方式来实现,这样使得所需的成本会比较高,并且其双高压变压器使用的电压等级不适于北美市场72KV和138KV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高压低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该双高压低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能够适用两种不同的电压等级,也能够简化现有结构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高压低压有载调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设置在油箱内的主变压器和调压变压器,主变压器包括主变铁芯,在主变铁芯上从外到里依次设置主变高压线圈、主变低压线圈和低压调压线圈,所述的主变高压线圈分为两个支路线圈并通过高压串并转换开关连接,所述的调压变压器包括调变铁芯,在调变铁芯上从外到里依次设置调变并联线圈和低压串联线圈,上述的调压变压器的低压串联线圈与上述的主变低压线圈串联,上述调压变压器的调变并联线圈与上述低压调压线圈之间通过低压有载调压开关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5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