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6066.0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骆俊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俊玮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切削油及冷却液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数值控制(CNC)加工,为常见的一种金属加工方式,其凭借使用电脑预设加工路径及所需选用的刀具,对金属工件作切削加工,以得到所需的成品。
然而,由于加工时,刀具切削工件将产生废屑及高温,为避免废屑损害刀具及工件,及避免工件温度过高,需持续对加工机件喷洒切削液,以利冷却,并加速废屑排出。
然而,由于切削液由冷却水及切削油所组成,其中切削油使用后,需将废屑滤除后并经净化回收再使用,若变质而不堪使用时则需倒弃,而冷却水由于没有变质问题,一般来说均回收再利用,以节省资源及成本。
而现有用于回收冷却水的方法,其通常使用滤棉吸收切削油后,再将剩下的冷却水回收使用。然而,由于滤棉不但吸收切削油,更吸收大量的冷却水,导致冷却水回收比率偏低,且使用后的滤棉液需处理,不但不环保,且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可快速分离切削油及冷却水,并对分离后的冷却水进行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浮盘,悬浮于一切削废液上,该浮盘具有一入液管及一出液管,该入液管供导流该切削废液至该浮盘内,该出液管与该入液管相连通;
一油水分离桶;及
一泵,凭借一根连通管连通该出液管及该油水分离桶,该泵供抽取该切削废液至该油水分离桶内。
该切削废液由一冷却水层及一切削废油层所组成,该浮盘部分浸泡于该冷却水层,部分浸泡于该切削废油层。
该油水分离桶具有一冷却水出口及一切削废油出口,该冷却水出口的设置高度低于该切削废油出口的设置高度。
该浮盘更设有一配重块,该浮盘的底部形成一底盘,该配重块装设于该底盘。
该入液管的管口是一斜孔口。
该油水分离桶具有复数个隔板,所述的复数个隔板分别间隔并竖直设置。
该浮盘是圆形。
该泵内还设有两个齿轮,所述的两个齿轮转动以抽取该切削废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其功效在于可不需使用现有技术的滤棉吸油,且能回收大部分的冷却水,更具环保及节省成本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其另一功效在于凭借设置浮盘先行分离过滤冷却水及切削废油,再由泵抽取至油水分离桶内作进一步油水分离,以提升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较佳实施例浮盘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较佳实施例泵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较佳实施例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较佳实施例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油水分离装置;11浮盘;111底盘;112气室;113入液管;114出液管;115配重块;12油水分离桶;121冷却水出口;122切削废油出口;123隔板;13泵;131齿轮;2切削废液储存槽;3切削废液;31冷却水层;32切削废油层;4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浮盘剖视图、泵剖视图及剖视图。图中,该油水分离装置1包括一浮盘11、一油水分离桶12及一泵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俊玮,未经骆俊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6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