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栅沟道导电类型可调单壁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8596.9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7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高斌;陈兴;周琪;王鹏;常永嘉;汪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23;H01L29/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道 导电 类型 可调 单壁碳 纳米 场效应 晶体管 | ||
1.双栅沟道导电类型可调单壁碳纳米管的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的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共分三层:外层(12)、中层(11)和内层(10);所述内层(10)中部设有底栅电极(9);所述底栅电极(9)中部向上呈阶梯状的拱形,底栅电极(9)上部依次设有底栅绝缘层(8)和碳纳米管随即网络薄膜层(7),所述底栅绝缘层(8)和碳纳米管随即网络薄膜层(7)的形状与底栅电极(9)相同,即中部向上呈阶梯状的拱形;所述碳纳米管随即网络薄膜层(7)上部呈阶梯状的拱形的两侧分别设有漏电极(5)和源电极(6);所述漏电极(5)和源电极(6)的顶部设有二氧化铪薄膜层(4);与漏电极(5)对应的二氧化铪薄膜层(4)的顶部设有漏电极引线(13),与源电极(6)对应的二氧化铪薄膜层(4)的顶部设有源电极引线(16);与碳纳米管随即网络薄膜层(7)对应的二氧化铪薄膜层(4)顶部依次设有顶栅电极(3)和顶栅电极引线(15);所述漏电极引线(13)、顶栅电极引线(15)和源电极引线(16)相互平行;底栅电极(9)的电极引线为(14)位于漏电极引线(13)、顶栅电极引线(15)和源电极引线(16)的后部,且垂直于漏电极引线(13)、顶栅电极引线(15)和源电极引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沟道导电类型可调单壁碳纳米管的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2)、中层(11)和内层(10)材料分别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酰胺酸;所述顶栅电极(3)材料为硅;所述底栅电极(9)材料为金;所述漏电极(5)和源电极(6)材料分别为金,厚度为30nm;所述底栅绝缘层(8)材料为二氧化铪;所述二氧化铪薄膜层(4)的厚度为10nm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85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肠道清洗机
- 下一篇:一种悬挂晾干式筷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