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板湿制程液体吸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9879.5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3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达;钟添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6 | 分类号: | H05K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韩丰年;朱栋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湿制程 液体 吸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基板湿制程液体吸取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可配合基板表面的凹凸起伏而上、下移动,以吸除基板表面的液体的基板湿制程液体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一电路基板的线路的成型过程,大抵是先利用蚀刻液除去非预定线路处的铜箔,让未被蚀刻液蚀刻的部分呈现出铜箔线路,接着利用清水洗净基板上的蚀刻液与杂质,最后再除去基板上的清水,使该经蚀刻后的干燥基板可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步骤。
现有技术在基板湿制程中用来吸除基板上液体的方式,是在一机台的入口端或出口端处设置吸除管,该吸除管的底部对应基板并设有吸入口,其中,在吸除基板表面液体时,该吸除管底部需要尽量地贴近基板,以达到良好的吸除液体效果。
随着基板制作技术的进步,目前已发展出可在基板的制作过程中,将芯片嵌设在该基板上的技术。其中,在对此种设有芯片的基板进行吸除表片液体的步骤时,必须适当地加大该吸除管与该基板之间的间距,以避免吸除管碰撞到该基板表面凸起的芯片。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吸除管在机台上的位置固定,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经常配合不同型态的基板表面的芯片的高度来调整该吸除管的位置,操作上极为不便;此外,随着吸除管与该基板之间的间距加大,吸除管吸除基板表面液体的效果将会大大的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板湿制程液体吸取装置,以此设计解决在现有技术中,用来吸除基板表面液体的吸除管为了避免碰撞到基板表面凸起的芯片而加大与基板之间的间距,造成吸除管吸除基板表面液体的效果不佳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使一基板湿制程液体吸取装置包括:
一机台、多根下输送轮轴、多根上输送轮轴以及至少一吸取器,其中:
机台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侧壁,每一侧壁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纵向延伸设置的导槽;
下输送轮轴横向且间隔排列地设置在所述机台的两侧壁之间,每一下输送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所述两侧壁的导槽,每一下输送轮轴上套设固定两下输送轮,所述两下输送轮分别位于靠近所述下输送轮轴的两端处;
上输送轮轴横向且间隔排列地设置在所述机台的两侧壁之间,每一上输送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并可上、下移动地穿设所述两侧壁的导槽,每一上输送轮轴上套设固定两上输送轮,所述两上输送轮分别对应且抵靠相对应的下输送轮的两下输送轮;
吸取器架设在两相邻的上输送轮轴上,所述吸取器包含一吸除管及两侧架,所述吸除管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且设在两相邻的上输送轮轴之间,所述吸除管的底部形成至少一吸入口,所述两侧架分别固设在所述吸除管的两端,每一侧架的底边间隔成型有两凹槽,所述两凹槽可分别容置所述两相邻的上输送轮轴。
优选的,所述每一下输送轮轴上进一步套设固定一下辅助轮,所述每一上输送轮轴上进一步套设固定一上辅助轮,所述上辅助轮对应且抵靠所述相对应的下输送轮轴的下辅助轮。
优选的,所述机台的每一侧壁的顶边间隔内凹成型有多个凹槽,每一凹槽内设有一限位块,每一限位块上贯穿成型有所述导槽。
优选的,所述吸取器的吸除管的吸入口为沿所述吸除管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细缝;所述吸取器的吸除管的吸入口包含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长孔;所述吸取器的吸除管的吸入口包含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圆孔。
特别的,所述每一下输送轮轴的下辅助轮位于所述下输送轮轴的中段处。
藉由如上所述的设计,且当一待加工的基板顶面供所述上输送轮与上辅助轮滚压的预留区域,配合所述基板的芯片的分布而形成凹凸起伏时,可使所述上输送轮轴顺着所述基板顶面的预留区域的高低起伏而沿所述机台的侧壁的导槽上、下移动,并带动所述吸取器配合基板顶面的芯片的分布上、下移动,一方面避免所述吸取器碰撞芯片,一方面也可使所述吸取器保持贴近于所述基板的顶面,达到确实吸除基板顶面的液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基板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动作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侧壁 111凹槽
12限位块 121导槽
20下输送轮轴 21下输送轮
22下辅助轮 30上输送轮轴
31下输送轮 32下辅助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9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焊退膜架
- 下一篇:中大功率LED驱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