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0759.7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5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光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银城专利事务所 43107 | 代理人: | 舒斌;夏宗福 |
地址: | 413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机 送秧分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产品,具体地说是一种插秧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产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水稻插秧机进行了大量的研制、推广使用,但由于性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插秧作业要求,农民接受程度低。目前市场上的PF455S手扶式和P600乘座式及其他类似的仿制机型,只能插带土苗,苗高要求严格,在14㎝~18㎝之间,要求根系发达,盘根良好,床土干湿适宜,这要有很好的育秧技术;使用这类插秧机最好是工厂化育秧与之相匹配,而工厂化育秧需要一整套设备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知识,且首期成本投入很大,是一种较大规模的育秧模式,只有大面积种植户才有可能采用,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很难也无必要涉足。其送秧方式都是整块带土苗纵送和秧箱横送,插秧效果全靠秧苗的盘根带土保证,送秧量调整是靠调整纵送量和秧箱横送量实现,调整后是一个固定的秧块面积,这样取秧量就与播种的密度、均匀度和谷粒的发芽成苗率相关;且由于苗高限制,秧苗稚嫩,插秧机浮板引发的拥泥常把秧苗淹埋,转弯时特别突出;同时杂交稻每穴一般在1~2根最多3根秧苗,这类插秧机也难很好满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传统育秧方式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它包括送分秧机架,下支架通过秧道支承架安装在送分秧机架上,上支架通过秧道底座安装在插秧机架上,下支架上设有由棘轮驱动用于输送秧苗的步进输送带,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和秧道支承架与秧道底座之间形成一个秧道;秧道下部设有由小锥齿轮带动的两个偏心轮,两个偏心轮上分别通过铰接在送分秧机架上的两个第二道爪摇杆安装有第二道送秧爪甲、第二道送秧爪乙,第一道送秧爪上设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第一道送秧爪一端上的连接轴与第二道送秧爪甲上的连接孔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送分秧机架上的第一道爪摇杆连接;小锥齿轮上设有凸轮,送分秧机架上设有由凸轮驱动的送秧杠杆,插秧机架上铰接有由送秧杠杆驱动的送秧板。
本实用新型为保证分秧效果,秧道底座上铰接有活动秧舌,所述的活动秧舌与第二道送秧爪甲或第二道送秧爪乙的第一个爪尖配合实现秧苗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为调整送秧量,秧道底座的调节螺栓座板上设有调节螺栓和由调节螺栓调整的调节板;秧道支承架上设有送秧量调节螺栓和由送秧量调节螺栓调整的固定在秧道支承架上的送秧量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为保证秧苗在秧道内平行输送,所述的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压住秧苗的弹性压条。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其结构简单,采用传统的育秧方式,具有明显的分秧过程,送分秧效果好,能满足插秧机取秧、插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道送秧爪6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第二道送秧爪甲5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第二道送秧爪乙4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可知,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它包括送分秧机架26,下支架13通过秧道支承架9安装在送分秧机架26上,上支架14通过秧道底座16安装在插秧机架27上,下支架13上设有由棘轮11驱动用于输送秧苗的步进输送带12,上支架14与下支架13之间和秧道支承架9与秧道底座16之间形成一个秧道28;秧道28下部设有由小锥齿轮2带动的两个偏心轮3,两个偏心轮3上分别通过铰接在送分秧机架26上的两个第二道爪摇杆7安装有第二道送秧爪甲5、第二道送秧爪乙4,第一道送秧爪6上设有与棘轮11配合的棘爪10,第一道送秧爪6一端上的连接轴29与第二道送秧爪甲5上的连接孔31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送分秧机架26上的第一道爪摇杆8连接;小锥齿轮2上设有凸轮30,送分秧机架26上设有由凸轮30驱动的送秧杠杆25,插秧机架27上铰接有由送秧杠杆25驱动的送秧板15。
本实用新型为保证分秧效果,秧道底座16上铰接有活动秧舌19,所述的活动秧舌19与第二道送秧爪甲5或第二道送秧爪乙4的第一个爪尖配合实现秧苗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光,未经刘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0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手持电动坚果收获机
- 下一篇:一种无线上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