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护理床头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3001.9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8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岳县人民医院;李敏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4235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理 床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卡片,具体涉及一种护理床头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护理过程中采用的床头卡基本都在卡体正面填写有如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过敏史、入院时间等一些基本信息,但是却没有显示患者医保类型及应食用何种饮食的信息,没有医保类型不便于医生用药,也不便于保险单位工作人员对患者身份进行确认;没有饮食分类标识则不便于护理人员供给患者合理的饮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患者医保信息的护理床头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护理床头卡,包括卡体,在卡体上设置有医保类别显示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医保类别显示结构包括设置在卡体上的医保显示通孔以及设置在卡体背面并覆盖医保显示通孔的医保分类转盘。
进一步的是,在医保类型显示通孔旁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医保分类转盘套装在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的是,在卡体上还设置有饮食类别显示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饮食类别显示结构包括设置在卡体上的饮食显示通孔以及设置在卡体背面并覆盖饮食显示通孔的饮食分类转盘。
进一步的是,在饮食显示通孔旁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饮食分类转盘套装在第二转轴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饮食分类转盘为区分婴儿饮食类别的婴儿饮食分类转盘。
进一步的是,所述饮食分类转盘上包括区分婴儿饮食类别的婴儿饮食分类区与区分成人饮食类别的成人饮食分类区。
进一步的是,在卡体外包覆有透明材料制作的保护框,保护框上设置有与卡体尺寸相适配的插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卡体上设置有医保类别显示结构,则医生在开药时,可通过显示的患者医保类别而开具不同的药品,方便了医生对患者的用药;同时,也能便于医保单位工作人员根据显示的患者医保类别而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适合在各种医疗场所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医保分类转盘的示意图;
图3为仅针对婴儿的饮食分类转盘;
图4为既针对婴儿,又针对成人的饮食分类转盘;
图5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的后视图;
图7为卡体外包覆保护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卡体1、饮食分类转盘2、医保分类转盘3、第一转轴4、成人饮食分类区5、婴儿饮食分类区6、第二转轴7、保护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头卡,包括卡体1,在卡体1上设置有医保类别显示结构。由于不同的参保类型其用药类别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通过在卡体1上设置有医保类别显示结构,那么,医生在开药时,可通过显示的患者医保类别而开具不同的药品,方便了医生对患者的用药;同时,也能便于医保单位工作人员根据显示的患者医保类别而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
医保类别一般包括有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农村医保、生育保险与工伤保险,如图2所示。那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不同患者的医保类型,可将前述之一的医保信息直接填写在卡体1上,而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医保类别显示结构包括设置在卡体1上的医保显示通孔以及设置在卡体1背面并覆盖医保显示通孔的医保分类转盘3。医保分类转盘3的设置,可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农村医保、生育保险与工伤保险的所有信息均填写在医保分类转盘3上,针对不同的患者时,可通过转动该医保分类转盘3,使相应的医保信息对准医保显示通孔,那么,医生以及医保单位工作人员即可透过医保显示通孔观察到医保分类转盘3上的医保类别信息,该方式操作方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医保分类转盘3可通过磁吸的方式设置在卡体1的背面,作为优选的方式,在医保类型显示通孔旁设置有第一转轴4,所述医保分类转盘3套装在第一转轴4上。那么在转动医保分类转盘3,可直接使医保分类转盘3绕第一转轴4转动或随第一转轴4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将医保分类转盘3上的不同医保信息转至与医保显示通孔正对,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岳县人民医院;李敏,未经安岳县人民医院;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3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负极结构锂氧气电池
- 下一篇:阵列式发光元件、光源产生装置和背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