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077.3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0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朱静;王万里;孙越;吴建权;邵杰;王江波;李岩;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0 | 分类号: | B60K37/00;B29C4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成型 汽车 仪表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同时对汽车内饰尤其是仪表板造型的美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汽车仪表板本体产品的壁厚多在2~5mm,属于薄壁注塑,但是有时候由于产品结构的需要会出现更大的壁厚,一般采取中空气辅注塑工艺才能确保产品外观。气辅注塑工艺是将制品壁厚处“挖空”设计成气道,在注塑的过程中充入惰性气体,从而保证壁厚差异较大制品的成型质量;一般情况下,都会在气道的填充末端设置溢料结构,如图1所示,气体从进气口3’进入气道2’,最后从出气口1’出来,这个出气口1’同时也是一个溢料结构;设置溢料结构可促进气体穿透,增加气道掏空率,消除迟滞痕,稳定制品品质;通常为了不影响外观,进气口与出气口均不在零件的外观面上。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有时会遇到仪表板产品设计的气道4’位于零件的中间部分,即气道4’与产品端面7’不连通的情况,因此,使得模具无法布置溢料结构,从而造成了以下几个问题:
1、肿起;气体填充过程中,气体通道堵塞,气体无法排出,开模后因为高压气体的释放,使产品气道肿起;
2、转角效应;气体流动过程中,当遇到转角时,气体靠近内侧转过,外侧转角部分因厚壁而产生缩水;
3、迟滞痕;气体填充过程中,由于气道压力分布不均匀或者局部料流阻滞、料温过高导致的表面亮斑。
鉴于上述原因,目前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以满足用户对其的质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以优化模具结构利于延长模具寿命,且确保产品气辅区域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它包括一仪表板本体和一气辅结构,其中,所述气辅结构包括一原始气道,所述气辅结构还包括一辅助气道和一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与外围仪表板端盖相匹配的端面上,所述辅助气道从该出气口延伸至所述原始气道的一端并与该原始气道连通。
在上述的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中,所述辅助气道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B面之间设有间隙。
在上述的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中,所述原始气道布置在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中间位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辅助气道,不仅优化了气辅结构,并在实现了气辅溢料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A.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增加辅助气道后确保了气道造型直顺并具备溢料功能,有效防止了气辅区域表面出现亮斑、冲击痕、缩印等气辅常见的外观缺陷产品表观量得以明显提升;
B.增大注塑工艺空间;优化后更加合理、并具备溢料功能的气道结构有利于注塑工艺上对于进气压力及进气时间点的调整,大大增加了注塑工艺的可调整空间,为后续稳定生产及较高的成品合格率奠定了基础;
C.优化模具结构;将气道延伸的模具的分形面处利于溢料结构简化设计及加工,辅助气道的调整大大优化了模具结构,比起原始设计方案现在的气道区域腔内压力更低更为平均,利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见的气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汽车仪表板气辅结构中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气辅结构的横向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气辅结构中辅助气道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气辅结构中原始气道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即一种气辅注塑成型的汽车仪表板,它包括一仪表板本体1和一气辅结构。
气辅结构包括一布置在仪表板本体1的中间位置的原始气道2、一辅助气道3和一出气口4,其中:
原始气道2布置在仪表板本体1的中间位置;
出气口4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的与外围仪表板端盖(图中未示)相匹配的端面5上(端面5在装配后是不可见的);
辅助气道3从出气口4延伸至原始气道2的一端并与该原始气道2连通,且辅助气道3与仪表板本体1的B面6之间设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SB接口母端连接器
- 下一篇:活动冲头初压成形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