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练劲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286.8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5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苏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耀辉 |
主分类号: | A63B22/00 | 分类号: | A63B22/00;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极 练劲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材,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通过太极运动练习手腕韧力及灵活性的太极练劲绳装置。
背景技术
太极是我国传统的武术健身功法,其具有独特深奥的理论和套路,以达到以静养身,修行、悟道及养生为一体的至高境界,其健身效果已为举世公认。
但对于目前,众多养生馆内的太极功法更多的是以招式演练为主,而使用器材的却比较少,偶见人们使用的太极球、太极剑、抖杆等器械,其使用的境界其理念程度难以把握,不易普及,并且不断反复的重复动作,对于初学太极或者对太极还没有融入境界的人来说,练习起来非常枯燥无味,这绝对阻碍了我国太极精髓的发扬光大及普及太极健身运动的推广发挥。
如太极运动中的手腕部位韧力及灵活性的运动,是通过不同方位扭动太极练劲绳,来锻炼练习者手腕部位的灵活性,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同一根太极练劲绳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枯燥无味,且练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融入太极功法的演练元素,且趣味性极强的太极练劲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太极练劲绳装置,是由外框体、安装在外框体内的叶轮装置及固定在叶轮装置上的练劲绳组成;所述外框体的对应两侧设有一内外相通的进球口及一出球口,且在进球口处设有一储球室,所述出球口处设有一接球室。
储球室内可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太极球。
所述外框体内的空间恰适合于叶轮装置中的叶轮转动空间,通过叶片转动将进球口处的太极球转动传送至出球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在练习太极手腕韧力及灵活运动中,通过一套专用的练劲绳装置,使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更能融入太极的意念和招式,练习过程通过手腕不断绕弯练劲绳,从而带动叶轮装置中的叶片旋转,利用叶片将进球口处的太极球传送到出球口处,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内传送太极球的数量,来定夺练习成果,趣味性强,本实用新型装置手腕灵活性练习效果尤佳,对于普及太极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带动太极球的运动过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带动太极球的运动过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太极球被传送至接球室内。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太极练劲绳装置,是由外框体1、安装在外框体1内的叶轮装置6及固定在叶轮装置6上的练劲绳3组成;所述外框体1的对应两侧设有一内外相通的进球口12及一出球口11,且在进球口12处设有一储球室5,所述出球口11处设有一接球室2。
储球室5内可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太极球4。
所述外框体1内的空间恰适合于叶轮装置6中的叶片61转动空间,通过叶片61转动将进球口12处的太极球4转动传送至出球口11。
本实用新型太极练劲绳装置,可任意搬动到需要练习的场所。
如图2至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太极练劲绳装置时,先根据个人调整储存室内太极球的数量,手腕绕弯练劲绳带动叶轮装置旋转起来,同时太极球由进球口滚至叶片上,在叶片旋转的带动下,不断地将太极球传送到接球室内;本项太极运动可计时练习,在特定的时间内传送太极球的数量,来定夺练习成果,趣味性极强,同时手腕韧力及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如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耀辉,未经苏耀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