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850.6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4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安宁;藏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和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鲁慧波 |
地址: | 5231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储能热泵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循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浓度差蓄热的吸收式热泵又称化学热泵,作为蓄热和低品位废热升级利用的有效技术装置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热泵进行制冷循环,具有通过蒸发器吸收热能并把回收的热量在高温侧放出的潜力,因而可以节省采暖空调、供热和工业加热所需的初级能源。
热量的储存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显热储热和潜热储热,显热储热是利用储热物体的温度变化来储存热量,例如热水,在保温水箱内,水温的提高意味着热量的增加,目前的热泵热水器,全部都是利用水的这一特点来储存热量的:1公斤水每提高1℃,就增加1kcal的热量,要增加保温水箱中的热量,就必须提高水的温度,在水的状态不变的前提下,不可能有任何捷径。
而物体的潜热储热,则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利用物体状态(汽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来储存热量: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或变化很小,但是其热“含量”变化很大:例如一公斤0℃的冰,要变成0℃的水(虽然温度没有变化),必须吸收80Kcal的热量,而0℃的水要上升为1℃的水,只需要吸收1Kcal的热量。在物体相变时,它的温度不变(或者变化很小),它所吸收的热量用于改变自己的“状态”,例如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储热方式,被称为相变储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现有热泵循环系统的热能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包括相变材料储热箱、制冷剂加热箱和制冷剂压缩系统,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所述制冷剂加热箱和所述制冷剂压缩系统通过走水管道和制冷剂通道相连,所述走水管道穿过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和所述制冷剂加热箱,其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上,其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加热箱上,所述制冷剂通道依次穿过所述制冷剂加热箱和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其头端连接所述制冷剂压缩系统的出气端,其尾端连接所述制冷剂压缩系统的进气端,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内填充相变材料。
所述的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其中在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中设置翅片式冷凝器,所述翅片式冷凝器连接所述制冷剂通道。
所述的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相变材料设为硬脂酸。
所述的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相变材料设为添加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硬脂酸。
所述的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制冷剂压缩系统使用的制冷剂设为碳氢制冷剂。
所述的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走水管道和所述制冷剂通道在所述制冷剂加热箱内的部分采用套管形式进行设置。
所述的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储热箱和所述制冷剂加热箱相邻设置,在其外部包覆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先进的相变储能技术与热泵循环系统技术结合,充分发挥相变储能技术和热泵循环系统的优势,高效、节能、环保,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相变储能热泵循环系统,包括相变材料储热箱21、制冷剂加热箱22和制冷剂压缩系统23,相变材料储热箱21、制冷剂加热箱22和制冷剂压缩系统23通过走水管道24和制冷剂通道25相连,走水管道24穿过相变材料储热箱21和制冷剂加热箱22,其进水口设置在相变材料储热箱21上,其出水口设置在制冷剂加热箱22上,制冷剂通道25依次穿过制冷剂加热箱22和相变材料储热箱21,其头端连接制冷剂压缩系统23的出气端,其尾端连接制冷剂压缩系统23的进气端,相变材料储热箱21内填充相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和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和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