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稳流调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5041.7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9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兴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4 | 分类号: | H02J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227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调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稳流调压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稳流调压器作为摩托车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作用时将磁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直流,再经稳压后供蓄电池充电和其他用电器使用。但是现有的技术中,不能实现自动为蓄电池充电这一功能,且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摩托车稳流调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稳流调压器,其特征在于:磁电机的A相、B相和C相分别与二级管D3、二级管D2和二级管D1连接后接至可控硅Q3的正极,可控硅Q3的控制级和正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可控硅Q3的控制级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直接连接有电容C1;可控硅Q3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端D之间并联有串接的可控硅Q4和二极管D4、串接的电阻R1和二极管D7、串接的可控硅Q5和二极管D5、串接的电阻R2和二极管D8、串接的可控硅Q6和二极管D6、串接的电阻R3和二极管D9,可控硅Q4的控制级连至电阻R1和二极管D7之间,可控硅Q5的控制级连至电阻R2和二极管D8之间,可控硅Q6的控制级连至电阻R3和二极管D9之间,磁电机的A相、B相和C相分别连接可控硅Q6的正极、可控硅Q5的正极、可控硅Q4的正极;三级管Q2的基极与第一输出端D之间串接电阻R4和稳压二级管Z1,第一输出端D与三级管Q1的发射级相接,三级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接至三级管Q2的基极;三级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2和电阻R6,三级管Q1的基极和三级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还串接有稳压二级管Z2和电阻R7;第一输出端D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3。
为了方便独立供电,所述第一输出端D与电容C3之间还引出有第二输出端E。
本装置采用可控硅的工作特性,应用它的开关特点来整流调压,使得稳压精度高,能延长蓄电池和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磁电机转速从1500~10000rpm,充电电压波动范围很小,蓄电池和用电器不受高电压的影响而降低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稳流调压器,其中磁电机的A相、B相和C相分别与二级管D3、二级管D2和二级管D1连接后接至可控硅Q3的正极,可控硅Q3的控制级和正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可控硅Q3的控制级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直接连接有电容C1;可控硅Q3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端D之间并联有串接的可控硅Q4和二极管D4、串接的电阻R1和二极管D7、串接的可控硅Q5和二极管D5、串接的电阻R2和二极管D8、串接的可控硅Q6和二极管D6、串接的电阻R3和二极管D9,可控硅Q4的控制级连至电阻R1和二极管D7之间,可控硅Q5的控制级连至电阻R2和二极管D8之间,可控硅Q6的控制级连至电阻R3和二极管D9之间,磁电机的A相、B相和C相分别连接可控硅Q6的正极、可控硅Q5的正极、可控硅Q4的正极;三级管Q2的基极与第一输出端D之间串接电阻R4和稳压二级管Z1,第一输出端D与三级管Q1的发射级相接,三级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接至三级管Q2的基极;三级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2和电阻R6,三级管Q1的基极和三级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还串接有稳压二级管Z2和电阻R7;第一输出端D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3,第二输出端E连接在第一输出端D的下部,两个输出端用来分别为蓄电池、负载独立供电。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或蓄电池充满13.0V时,三相磁电机电压迅速上升。如果此时三相磁电机输出的交流电A相为“﹢”。而B相为“﹣”时,D点的电压达到调整值时,稳压管Z2被击穿而导通工作,并且有工作电流为:D﹢→R6→Z2→R7→地(第一路电流)。当E点形成的压降使三极管Q1导通,工作电流为:D﹢→Q→R8→Q2→地(第二电流)
第二电流在R3上形成的压降使可控硅Q6满足导通条件,Q6迅速导通工作,并形成电流:A+→Q6→地→D6→B-。
随着发动机A、B、C三端输出电压的变化,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三个可控硅轮流导通,自动调整了输出电压的变化,使得蓄电池、负载的用电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兴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建兴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信号丢失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臂架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和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