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山核桃去壳取整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5761.3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8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光;庞林江;邵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光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核桃 去壳 取整仁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获农产品的加工机械,具体是林业干果山核桃的去壳取仁机械。
背景技术
我国的浙江省西北山区等地,盛产一种油质好、蛋白含量丰富、人们十分喜食的干果炒货品山核桃,但山核桃的果壳坚硬,取仁不便,取出完整的整颗山核桃仁更不容易,较完整的整颗山核桃仁,既能延长其氧化酸败的时间,更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高档食品,售价高,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的取仁方法是先将山核桃煮软去涩,再放置在小型凹孔模板里,用小锤手工砸碎外壳,取出山核桃仁。速度慢,一小时只能剥几公斤,而且很容易敲碎果仁,山核桃仁的完整率很低,工作效率低,手的捏摸,污染严重。近年有关山核桃剥壳机的专利申请量有所增加,多是只求壳仁分离,不求也难以求得完整取仁的效果。如CN201091182的“坚果破碎机”,在臼形孔内放置山核桃,用自动击锤击碎山核桃坚壳的方式,能实现壳仁分离,但仁的完整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出一种山核桃去壳取整仁机。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山核桃去壳取整仁机,包括机架、进料斗、出料斗、电机及其传动装置,从上至下依次是进料斗,进料斗内有拨料栅,进料斗底部有落果管、进料斗下方有水平布置的弹性撞击装置和落果控制装置,该两装置的下方有出料斗、横轴和安装在该横轴上的蜗片,最下方有电机、减速箱及传动装置,所说的弹性撞击装置由压簧、套簧杆、导向套、撞杆和果臼组成,所说的落果控制装置由固定在导向套上部的固定座、拉簧、进退杆和转动板,以及固定在导向套下部的连接杆上的压簧座、压簧和导向杆组成,进退杆的中部和导向杆的一端分别活转动式固定在转动板的两端,转动板中间有转动短轴固定在导向套上,进退杆的一端经插入孔在落果管内进退。
弹性撞击装置至少两套,且互相平行安装。
弹性撞击装置和落果控制装置的压簧的直径与该弹簧钢丝直径均大于落果控制装置的拉簧或压簧的直径和两者的弹簧钢丝直径。
果臼为外部直径大于内部直径的台阶形凹臼,撞杆与果臼相对的端面为内凹臼面。
果臼外部直径大于山核桃平均直径,果臼内部直径小于山核桃平均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手工敲壳去仁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手捏模造成的山核桃仁这一食品的污染的机率,与同类机械比,取完整山核桃仁的比例高,仁的售价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撞击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本实用新型下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予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创新点有两点:一是以两个凹臼面为山核桃的夹击面,用力均匀而分散,没有易碎仁的集中击力,二是用弹性撞击件,撞击时产生缓冲力,减少惯性击力,也不易碎仁,才能有利取得整仁。参照图1和图2,本山核桃去壳取整仁机,包括机架2、进料斗13、出料斗20、电机1及其传动装置,从上至下依次是进料斗13,进料斗内有拨料栅17,进料斗底部有落果管18,落果管的内径大于山核桃的平均直径,进料斗13下方有水平布置的弹性撞击装置和落果控制装置,该两装置的下方有出料斗20、横轴22和安装在该横轴上的蜗片21,最下方有电机1、减速箱及传动装置,所说的弹性撞击装置由压簧8、套簧杆9、导向套10、撞杆15和果臼19组成,所说的落果控制装置由固定在导向套10上部的固定座11、拉簧12、进退杆14和转动板16,以及固定在导向套10下部的连接杆4上的压簧座5、压簧6和导向杆7组成,进退杆4的中部和导向杆7的一端分别转动式固定在转动板16的两端,转动板16中间有转动短轴固定在导向套10上,进退杆14的一端经插入孔在落果管18内进退。
弹性撞击装置和落果控制装置至少两套,且互相平行安装。
弹性撞击装置的压簧8的直径与该弹簧钢丝直径均大于落果控制装置的拉簧12或压簧6的直径和两者的弹簧钢丝直径。
果臼19为外部直径大于内部直径的台阶形凹臼,撞杆15与果臼19相对的端面为内凹臼面23。
果臼19外部直径大于山核桃平均直径,果臼内部直径小于山核桃平均直径。
使用时,将煮软去涩的山核桃倒入进料斗13中,开启电机1通过皮带18带动横轴22转动和拨料栅17拨动,进料斗中的山核桃落进落果管18内,横轴22上固定的蜗片21在转动同时推动撞杆15下方的连接杆4上的滚轮3向后运动,撞杆15跟随向后运动,压簧6、8被压缩,拉簧12被拉伸,进退杆14向后退,落果管内有一颗山核桃下落,该山核桃进入撞杆15的前方。当蜗片转到一定位置,脱离与滚轮3的接触,此时在压簧6、8和拉力弹簧12的共同作用下,撞杆15端部的内凹臼面将位于前方的山核桃撞向果臼19,山核桃外壳被击碎脱落,与仁一起由出料斗20出,同时,进退杆14插入落果管18内,阻挡山核桃下落,完成了一次撞击去壳过程。随着蜗片21不停旋转,再次推动滚轮3连接杆4和撞杆向后运动,重复前述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同时由于横轴22上的蜗片21安装在不同的位置角度,从而实现处于不同位置的撞杆15进行连续化作用。应该说电机、减速箱及传动装置可安装在机架的任何位置,但因电机重量大,又振动,与减速箱等宜安装在下部机架或地面上。以具有六套撞击和落果控制装置为例,则本机每小时能加工200公斤左右的山核桃果,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0倍,且山核桃仁的完整率达到8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光,未经刘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