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支承舵的组合式挂舵臂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5854.6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0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盛利贤;彭懿;徐智言;郑君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支承 组合式 挂舵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舵臂,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支承舵的组合式挂舵臂,适用于超大型油船。
背景技术
目前,航运市场上建造的主流超大型油船通常采用整体铸钢形式的挂舵臂,该结构重量达170吨以上。然而,国内绝大多数铸造厂家的浇铸能力有限,浇铸的铸钢件重量一般在100吨以下,仅有一、二家厂家具有大型铸造能力;甚至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具有大型铸造能力,故全球大量的大型铸钢件都集中在这几家铸造厂。这就导致挂舵臂的整个铸造周期长达6个月以上,从而延长了整个造船周期,但是如果铸造小型铸钢件,铸造周期可以缩短至3个月左右。同时,铸钢件每吨的铸造价格是船用钢的3倍以上,大大增加了船厂的建造成本。此外,目前大型油船的载重吨位是由排水量与空船重量来决定的,整体铸钢件的挂舵臂重量愈大,造成装载货物的量就愈少,故而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成本。
因此,在保证挂舵臂支承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重量,采用小型铸钢件和钢板焊接的组合式结构是改进挂舵臂的关键手段,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挂舵臂重量重,整体铸钢件加工周期长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支承舵的组合式挂舵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支承舵的组合式挂舵臂,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挂舵臂主体,及分别焊接于所述挂舵臂主体上下端的一上独立舵承铸钢件和一下独立舵钮铸钢件。
上独立舵承铸钢件和下独立舵钮铸钢件均为小型铸钢件,其铸造周期短,能够适应目前的浇铸能力,有效提高制造效率。此外,所述挂舵臂主体可以采用普通钢材,从而大大减小了挂舵臂的重量,提高船舶的载重量。
较佳地,所述上独立舵承铸钢件包括一与一上尾端板和一上挂舵臂侧板相连的下舵承,所述上尾端板与所述上挂舵臂侧板相互垂直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上尾端板和所述上挂舵臂侧板上连接一船体外板。
所述上尾端板、所述上挂舵臂侧板及所述船体外板均起到加固作用,有效保证所述挂舵臂的上部支承力。
较佳地,所述下独立舵钮铸钢件包括一上端面与一水平隔板相连的舵钮,所述水平隔板的端部与两个下挂舵臂侧板相连,且所述两个下挂舵臂侧板通过一下尾端板相互连接。
较佳地,所述舵钮的下端面与一挂舵臂底板相连,且所述挂舵臂底板与所述两个下挂舵臂侧板的底端相连。
同理,上述下独立舵钮铸钢件的结构可以有效保证所述挂舵臂下部的支承力。而且,该结构与所述上独立铸钢件相匹配,以保证平稳地支承舵。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将上独立舵承铸钢件和下独立舵钮铸钢件焊接于挂舵臂主体上,使得整个铸造结构的重量显著下降。这样在保证支承力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也缩短了建造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上独立舵承铸钢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下独立舵钮铸钢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下独立舵钮铸钢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支承舵的组合式挂舵臂包括:一挂舵臂主体1、一上独立舵承铸钢件2和一下独立舵钮铸钢件3。其中,上独立舵承铸钢件2和下独立舵钮铸钢件3分别焊接于挂舵臂主体1的上下端。
如图2所示,上独立舵承铸钢件2包括一对舵杆起支承作用的下舵承21,在下舵承21上连接相互垂直连接的一上尾端板22和一上挂舵臂侧板23。进一步地,在上尾端板22和上挂舵臂侧板23上连接一船体外板24。
如图3所示,下独立舵钮铸钢件3包括一对舵销起支承作用的舵钮31,其上端面焊接一水平隔板34。在水平隔板34的端部焊接两个下挂舵臂侧板32,并通过一下尾端板33相互连接,形成一“工”字型。进一步地,在下尾端板33和两个下挂舵臂侧板32的底端与一挂舵臂底板35相焊接(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